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报道 > 财经新闻 >

“大动作”接连不断!“海陆空铁”推动青岛物流持续升温

来源:青报观象山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6日

10月13日,青岛市物流协会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青岛市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8%,较上年同期上升5.6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青岛物流业持续向好的缩影,也是物流业“大动作”频频、发展热度持续升温的表征——

6月,青岛取得2024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承办权,为物流业招商引资搭建新平台;青岛市政府与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中国物流央地合作园项目等4个物流大项目。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跻身“国家队”。9月,山东省国际道路运输TIR中俄通道在上合示范区开通……

image.png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畅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重要支撑。在我市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中,现代物流是其中七大现代服务业之一。在《青岛市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现代物流居重点发展的十大现代服务业之首。

随着山东省政府印发《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青岛物流业发展正迎来更大的政策支撑空间。规划提出,青岛都市圈将建设国内国际多式联运组织中心,推动“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发展海铁联运,提升空铁联运、海陆联运能力,打造国内国际多式联运枢纽。

01

强枢纽、拓通道

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枢纽优势,让青岛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区位优势。

7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加上2019年获批的青岛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2020年获批的青岛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青岛“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全部获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发展载体均已获得国家物流枢纽战略赋能,成为全国获批类型最全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之一。

海铁联运是当前我国多式联运最重要的集装箱物流形式之一。青岛港口和铁路优势明显,海铁联运量从2015年到2022年蝉联全国“八连冠”。今年1-9月,青岛港新增沿黄流域内陆港5个、海铁联运线路3条、集装箱外贸航线16条(总数分别达37个、73条、223条)。

image.png

今年以来,青岛机场不断加密航空货运网络,新增至多伦多、纽约、法兰克福国际全货机航线3条(总数12条),航线覆盖亚洲、欧洲、美洲、上合及“一带一路”国家。

1至9月,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723列,同比增长26.8%,位居全省首位。目前,青岛中欧班列(齐鲁号)已常态化开行31条国际国内班列,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构建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

image.png

9月21日,山东省国际道路运输TIR中俄通道在上合示范区开通,成为山东省与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新通道。

据介绍,TIR系统(国际公路运输公约)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公路运输物流新模式,其是建立在联合国公约基础上的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的全球性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具有“门到门”“点对点”的特点,全程不换车、不倒装,所有沿途海关无特殊情况无需对货物进行开箱检查,企业也无需向沿途海关支付过境担保,大幅降低物流时间和成本,使公路运输真正与海运、航空、铁路等运输方式形成互补。

02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是集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的“关键一招”。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对物流产业发展的引领、带动、提振作用不断增强。

A级物流企业评估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依据国家标准在全国物流行业开展的一项物流企业评估工作,也是我国物流领域最具权威的物流企业等级资格评定。目前,青岛A级物流企业总数达到110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image.png

日前,在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以及各区市物流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青岛市物流协会开展了青岛市物流企业综合实力20强(第三届)评选活动,通过物流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纳税总额以及社会贡献度等多个指标维度给出了青岛物流前排企业的“画像”:

榜单显示,相较第一届、第二届,本届上榜A级物流企业占比达到95%,并全部为4A级以上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是青岛物流行业的主力军。2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60%,国有企业(含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占比为40%。

本届20强企业资产总额达606亿元,较第一届的251亿元增长141%,较第二届的473亿元增长28%,说明20强企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其中,从资产规模看,本届20强企业资产规模超百亿元的2家,实现零突破。10亿到百亿资产规模企业6家。企业总体营收规模不断加大。本届20强企业物流收入超百亿的4家,较第一届增长300%,较第二届增长100%。

从企业归属看,本次20强企业中有50%为本土企业。非本土企业中,有40%为央企驻青岛区域公司,20%为省属企业,40%为非总部区域公司。

从20强企业的地域分布情况看,各区市企业数量分布不均。其中,市南区占30%(央企驻青企业区域公司总部基本都在市南区),城阳区、市北区15%,西海岸新区、崂山区、胶州市10%,李沧区、即墨区5%。

03

建设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随着政府一系列稳增长、促民生、提信心等政策的落实,消费潜力加速释放,经济韧性增长势头明显,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物流业发展进入全新的机遇期。目前,深圳、济南、郑州、武汉等地均出台了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力发展物流业。

放在全国范围审视,青岛还存在着一些短板。比如,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好项目。产业整体规模也不强:今年上半年,青岛物流业增加值为788亿元,与深圳(1261亿元)、武汉(889亿元)等副省级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image.png

今年9月召开的全市现代物流产业链“链长”专题会提出,青岛将突出招大引强、链点成面、集群发展、优化环境、经济运行等“五个聚力”,推动关键举措落地见效。

抓产业关键是抓项目,抓项目关键靠招商引资。要充分发挥青岛区位优势以及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平台优势,持续聚力推动项目招引建设,着力引进一批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物流+制造业”“物流+商贸业”融合发展,做好做优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物流、无人机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

要用好全国获批“四型”类型最全的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之一的政策红利,优化提升枢纽建设方案,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设施资源,搭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各枢纽之间业务互联、标准共建、信息共享,将枢纽打造成与制造业、商贸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高地,发挥好枢纽的集聚带动作用。

地尽其利、货畅其流。通过强枢纽拓通道、做大产业规模,青岛正以更大力度抓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主要的国际物流中心,为赋能实体经济全面振兴、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等“六个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 周建亮)

  • (2022-07-05 08:33:14)
    央行: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 [详细]
  • (2022-06-21 17:21:47)
    “垂直城市”,“横向”生长!在这里,看见... [详细]
-->

主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承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鲁ICP备19061273号Copyright © 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法律顾问: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