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服务 >

对话专业律师:别轻易被谣言带节奏,这些后果你要知道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3日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倍 摄影、视频 徐斌

4月10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3月辟谣榜发布,纵观这份榜单不难发现,涉及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谣言占了绝大多数,不仅扰乱社会秩序,还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俗话说,众议成林,无翼而飞。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故而,网络谣言借助网络之翼,让虚假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部分网民因缺少正确的辨识度,会受到虚假信息的蒙蔽从而信以为真,将自己看到的网络谣言进行转发、散播,却不承想这一动动手指的简单行为很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

“在微信群、微博、视频号中发布、转发这类带有煽动性、社会危害性的虚假信息,就可以认定为散布、传播谣言。如果这些行为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或实质损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山东博彬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胡明金介绍,“一旦编造、散布谣言的行为被查实,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结果或引发了某些严重社会后果,通常可以根据造谣、传谣责任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情节轻重程度以及实际损害后果来追究不同层面的法律责任。”

同时,胡明金也在普通市民应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谣言方面给出了专业意见,他表示,面对出自非官方渠道的、涉及突发事件或公共安全事件之类的信息,广大市民要保持一个冷静且理智的态度,不要盲目跟风渲染、散播恐慌情绪,从自身做起,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三大共性教你如何辨别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说:所有的邪恶中,谣言散播最快。随着速度的加快更加激烈,随着散播面的扩展更有精力。在这个社交媒体时代,谣言借助网络平台更是加快了传播速度,且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

山东博彬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胡明金在阐述网络谣言时这样说:“所谓网络谣言,主要是指通过比如微信、微博或其他社交平台等网络途径来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煽动性、诱导性或攻击性的虚假消息,我们常见的网络谣言内容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和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这些网络谣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消息、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等等。还有一些人为了博人眼球,恶意泄露热点人物个人隐私或编造谣言诋毁他人名誉的行为,也是比较常见的造谣行为。”

在法律层面上,如何界定网络谣言?对此,胡明金介绍说:“网络谣言无论以什么形式呈现,一般而言都具备这样几个共性:第一,造谣者通常都喜欢蹭实时热点,某些营销号或个人为了点击量和转发量,会根据热点信息,没有原则地断章取义,随意捏造不实信息进行传播。第二,网络谣言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煽动性,造谣者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向亲友分享新闻的传播欲来实现传播目的。第三,这类信息也带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比如虚假的警情、灾情、疫情等等,特别容易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和人们对于敏感话题的舆论导向,也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增加了不必要的难度。”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网络信息繁杂的社会,当你在浏览网络信息时,有时一个简单的转发很可能就成为了谣言的散播者。“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相对比较发达的当前社会而言,想要散布、传播网络谣言的难度还是比较低的,比如在微信群、微博、视频号中发布、转发这类带有煽动性、社会危害性的虚假信息,就可以认定为散布、传播谣言。”胡明金说:“如果这些行为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或实质损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散布、传播网络谣言造成严重后果 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那么,关于网络传谣,如果是转发,到底要不要负责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更不应是谣言滋生、传播的温床,对此,胡明金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一旦编造、散布谣言的行为被查实,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损害结果或引发了某些严重社会后果,通常可以根据造谣、传谣责任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情节轻重程度以及实际损害后果来追究不同层面的法律责任。”

“首先是民事责任层面,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的个人名誉或者法人的商誉,尚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度的,行为人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的责任,也要承担因造谣传谣这一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损害赔偿责任。其次,如果情况更严重一些,比如行为人在网络上或利用其他方式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或者在包括网络环境在内的公共场合公然扬言要放火爆炸投毒等等,对于这种情况,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对行为人处十日以下拘留并罚款的行政处罚。”说到这里,胡明金举了一个例子:“例如,今年3月初网络上有一则‘青岛封城’的谣言信息被广泛传播,引发网民关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对此青岛市公安局迅速展开调查工作,将传播谣言的8人依法查获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几人作出了从行政拘留到批评教育不等的行政处罚决定,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最后是刑事责任,也是最严重的法律责任。根据《刑法》291条规定,对于故意编造或传播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的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最高可以处以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要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一旦造成严重后果的,就要上升一个量刑档次,主要的造谣或传谣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时,相关司法解释当中还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的行为同样也要面临制裁,如果诽谤信息被实际点击浏览超过5000次,或者被转发超过500次,也有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胡明金说。

市民平时应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谣言?律师给出这些建议

谣言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会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甚至会伤害国家,会让一个团体变得散乱,破坏人们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作为普通市民,平时应如何正确应对谣言?对此,胡明金也从法律角度给出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虽然说造谣传谣并不难,但是广大市民想要应对谣言也同样非常简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那些不是出自官方渠道的、涉及突发事件或公共安全事件之类的信息,首先要保持一个冷静而理智的态度,不要盲目跟风渲染、散播恐慌情绪,更没有必要在事情尚未得出确切结论之前贸然传播、扩大影响,要相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能和专业性,从自身做起,去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理性看待网络信息。那么对于涉嫌损害他人隐私或法人商誉的信息,看到以后不要进一步转发扩散,以免给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而产生没有必要的法律责任。”胡明金说。


  • (2022-04-25 12:00:34)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 [详细]
  • (2022-03-18 09:50:50)
    员工离职时,此前收取的货款可抵未到帐工资... [详细]
  • (2022-03-18 09:49:0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 [详细]
  • (2022-03-16 09:32:21)
    青岛市消保委发布2021年度消费投诉十大典型... [详细]
  • (2022-03-10 10:35:55)
    两会新华时评·司法为民|整治网络暴力,营... [详细]
  • (2022-03-09 10:07:15)
    最高法裁判观点:合同约定“签章后生效”,... [详细]
  • (2022-03-08 10:50:03)
    聚焦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四大看点... [详细]
  • (2022-03-02 10:27:23)
    十五部门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详细]
  • (2022-03-01 16:41:45)
    员工能拿到因疫情“蒸发”的年终奖吗?律师... [详细]
  • (2022-02-28 09:54:55)
    最高法院:关于明确民事案件管辖权变化后原... [详细]
-->

主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承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鲁ICP备19061273号Copyright © 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法律顾问: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