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极简”,仅有1万余字,用时也仅仅1个小时,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看点很多,其中不少提法对于青岛而言蕴含着重大机遇。
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这对于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青岛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
报告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这也是青岛努力的方向和面临的机遇。青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同时,青岛“领头”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全面启动,如果再有中央层面的政策支持,无疑将如虎添翼。
报告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青岛肩负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可以说是“先声夺人”,今年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上一定可以有更大作为。
此外,报告还提出,“发展海洋经济”“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等,对青岛而言,这些都是重大的机遇所在。已经站在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前沿的青岛,需要深挖政府工作报告的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报告原文: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
解读:疫情倒逼之下,互联网加快迈进了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就叫工业互联网。错失了信息化,没抓住消费互联网的青岛,今天已经迈出了坚定而坚实的行动的脚步——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是青岛重新崛起的重大机会。今年以来,很多企业、平台都慕名而来洽谈合作事宜。今年1-4月,青岛网签项目527个、总投资6155.8亿元,其中不少是工业互联网项目。应该说青岛看得很准,而且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但这一机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看到,谁能走在前头,谁就将拥有先发优势,具有引领能力。青岛一刻也不能停,必须奋力奔跑。
关键词:新基建
报告原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解读:新型基础设施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身创造的价值,更在于其为百业赋能、为城市治理赋能。吃透新基建“要义”的青岛早就开始“谋篇布局”,积极把握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趋势,抢抓智能化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浪潮,围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发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推动城市抓住新机遇、创造新模式、增添新动能。
关键词:城市群
报告原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解读: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相关意见,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动中心城市集聚创新要素、提升经济密度、增强高端服务功能。此番又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表明了决心。5月7日,山东省政府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标志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各项工作全面启动。青岛作为核心城市,必须担负起“领头大哥”的责任,跳出原有的城市定位,以都市圈的思维和视野,提升自身城市能级,辐射带动胶东经济圈发展,最终形成相互依存、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报告原文: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解读:保护黄河、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面对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青岛自然不能错过。不仅不能错过,还要勇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中的龙头”。
2020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好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拓展与黄河流域城市产业发展、交通物流、商旅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合作。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出台,这一战略将全面付诸实施,青岛的机会来了。
关键词:海洋经济
报告原文:发展海洋经济。
解读: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2018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再次强调,海洋经济发展前途无量。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对于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海洋是这座城市的突出优势和特色所在。目前,青岛正全力打好经略海洋攻势,还提出了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目前,国内外不少城市都在加快布局海洋经济,青岛必须将海洋科技研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在海洋竞争中巩固自身的地位,进而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
报告原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
解读:“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眼扩大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去年,青岛被赋予建设上合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国之重任,这是对青岛在新时代国家开放战略中的明确定位,把青岛推上了开放发展的新风口。青岛应当抓住用好上合示范区历史机遇,加强区内区外联动,加快区市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建设,加大面向全国、全球“双招双引”力度,加快资源集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发展,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
报告原文: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解读: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2019年8月31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青岛再次站上改革开放的“最前排”。青岛片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中面积大、地位突出、条件成熟。挂牌以来,政策试点加快实施,新增注册企业1851家,成为青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手握“自贸牌”的青岛自然更有底气。青岛要做的就是抢抓中央“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的机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绝不能等靠要,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步人后尘。
关键词:中日韩自贸谈判
报告原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
解读: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世界经济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全球化步伐减缓。疫情之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是最好的选择,这或许是推动双多边经贸谈判的最佳契机。这对于青岛而言,蕴含着重大的机遇。毗邻日韩是青岛对外开放最大的先天优势,打好“日韩牌”也是青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这些年来,青岛与日韩的经贸往来日益紧密,已经成为中日韩合作的典范。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如果能取得突破,那对于有传统、有根基、有新平台的青岛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青岛应该提前谋划,密切关注谈判的进程,积极表达诉求,努力进入顶层设计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