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组装、调试、排除故障,一套机器人机械集成系统开始运行;
配置防火墙、制定网站安全解决方案、调查网络安全事件,网络安全工程师在线修bug;
懂医学、会沟通,还要能照护、会做康复,“多面手”照护师现场比擂;
布设餐桌装饰,点配菜点,提供席间服务,餐厅服务让人如沐春风;
……
6月16日,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红岛馆)正式拉开帷幕。
全省共1393名选手参加首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
本届大赛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省内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职业技能综合性赛事,大赛设置89个赛项,采取“主赛场+分赛场”的方式进行,35个比赛项目集中在主赛场比赛,54个比赛项目分散到各地比赛。参赛选手达1393名,裁判人员1378名。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规模最大、实践能力最强的一支队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山东省决定从今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全面展示山东技能人才风采,进一步营造崇技尚能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01
赛项比照“世赛”“国赛”,参赛选手近七成是学生
作为制造业大省,山东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实力雄厚。这样的工业产业基础,也让产业工人成为齐鲁大地发展内核里不可或缺的一环。
山东省人社厅厅长张涛介绍,全省积极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改革,打造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技术工人队伍。截至目前,山东技能人才数量达1457万,高技能人才突破379万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全国技术能手695人,齐鲁首席技师1952人,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育人才,给舞台。近年来,山东构建起以世界技能大赛为牵引,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技能兴鲁”职业技能竞赛为骨干,各市和行业竞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职业技能比赛为基础的竞赛格局,上百万人参与技能角逐,一大批具有“一招鲜”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斩获1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山东取得3金、5银、11铜的好成绩,奖牌总数位列全国前列。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选拔技能人才、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也如星星之火,点亮技能之光,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的同时,也让“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越发深入人心。
正因如此,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如期而至。
绘图、制版、裁衣、缝制,布料在“能工巧匠”手中变成成衣。
作为山东省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技能盛会,本届大赛设置63项世赛选拔项目(明年法国里昂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项),另外26个赛项为国赛精选项目(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赛项)。
“本届赛事在赛项设置上更突出山东特色,设立的竞赛项目89个,覆盖了80%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其中的生产制造、信息通信、建筑工程、生活服务等赛项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高水平职业竞赛比拼,带动大批技能人才参加练兵比武,进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能人才支撑。”省人社厅职建处处长张龙说。
不仅如此,本届赛事也更加“学生气”“年轻化”。张龙介绍,本届大赛世赛项目占比高,因此学生身份的选手比较多,占参赛选手总人数的67.8%,其中,技工院校学生占比37.8%,大中专院校学生占比30%。参赛选手平均年龄24岁,最小的16岁,30岁以下的参赛选手占76.5%。
02
“工匠之城”人才辈出,两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首位
班墨之志,薪火相传。以制造业发展见长,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的青岛,早已将产业工人融进城市血脉。惜才爱才的“工匠之城”青岛,也一直是能工巧匠辈出之地。
上世纪五十年代,原为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挡车工的郝建秀创造出“细纱工作法”,带动掀起全国工交系统和纺织行业的技术革新浪潮,实现了青岛棉纺织工业的增产增效。
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记录,成为全国首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
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速度”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钳工首席技师郭锐,先后独创16项先进操作法、4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助力高速动车组制造技术跨越升级。
桥吊上的“大工匠”,山东港口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桥吊司机郭磊,先后九次参与创造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出“精益求精”“高空穿靶”“飞箱穿障”3项岗位绝活和“两块一抢”操作法。
“机器人系统集成”赛项,精准对接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
“动车医生”、济南铁路局青岛动车段调度科应急指挥刘波,检修过三千多列动车组,排除过三十多次重大故障险情,研发的“刘波动车故障诊断法”被评为全路党内优质品牌。
在钢板上量尺划线的“铁裁缝”、青岛兰石重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冷作工高级技师阙卫平,发明的“U型管五点定位法”攻克了传统下料方式存在的管头误差难题,被誉为“中华第一尺”。
……
伴随着制造业的升级,青岛能工巧匠规模持续壮大、技艺不断提升,呈现出繁星满天、群星璀璨的景象,他们在改革发展洪流中各尽所能、大显身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推力。
目前,青岛共有技能人才166.22万人,高技能人才58.15万余人,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4.99%,技能人才总量和占比均居全省首位;市级技能领军人才4452人、国家级技能领军人才138人、省级技能领军人才237人。全市共有国家级技能人才工作平台19个,其中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
03
有空间、有奔头、有干劲,技能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
要培育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让技能人才有空间、有奔头、有干劲,实现技能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为此,青岛发布《青岛市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从奖励激励体系、收入分配改革等方面提出了15条具体意见,覆盖了技能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使用、服务全链条。
青岛还出台了引进和培养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奖励实施细则,建立培养引进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奖励、安家补贴、薪酬补贴政策体系,对引进和自主培养的国家级、省级高层次技能领军人才给予一次性20万元—200万元补贴和奖励。
为了让更多的“能工巧匠”们专心钻研技术,青岛紧紧扭住人才评价这个“牛鼻子”,健全评价机制,着力打破技术工人发展的“天花板”。
鼓励企业将自主评价结果与薪酬待遇挂钩,全力推进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试点,创新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全市共有595家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累计评价3.5万人;15家社会评价机构推出59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累计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技能评价服务1.8万人。
“学生型”参赛选手占比近7成。
不仅如此,青岛还紧紧围绕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将100个紧缺急需职业(工种)纳入企业新型学徒制、“金蓝领”培训范围,培训补贴最高达12000元/人;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人才培养,共建成234个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对口实习率最高达到98.6%,输送高技能人才5万多人;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促进项目试点工作,并出台支持政策,就业重点群体技能提升培训能力大幅提升,共开展提升培训2万余人。
与此同时,青岛自1990年起,连续举办16届全市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参赛人员达30余万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愿意来到青岛、留在青岛、干在青岛。
展望未来,青岛经济加速转型,需要集结更多高技能人才。让技能人才站“C位”,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青岛将书写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篇。
作者|任晓萌 摄影|任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