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民营企业的生长速度“肉眼可见”,尤其是近几年实力迅速壮大,加快向全省民营企业队伍头部“集结”。
12月13日,山东省工信厅公布了“2020年度山东省新跨越民营企业”,全省7家企业上榜。其中,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的有5家,分别是青特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康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英科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鑫泰石化有限公司、山东万事达控股有限公司。
7家企业中有3家是青岛企业,分别为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青特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康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这是继青岛日日顺物流有限公司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新跨越民营企业名单”以来,青岛民营企业的一次“组团晋级”,展示了青岛民营企业的强大实力和良好成长性。
“新跨越民营企业”是指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侧重于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规范、信用状况良好,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原料或产品采销为主要业务的企业等不纳入推荐奖励范围。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入选“新跨越民营企业”将获得相应奖励: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的民营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的民营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
山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规模体量大、核心竞争力强、发展质量效益好的大型民营企业,支撑带动产业链迈向高质高端,创造山东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
“高峰不够高,群山不够多。”这是山东、也是青岛民营企业发展曾经面临的不利局面。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政策的加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冒尖”,山东、青岛头部民营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
一个企业可以带动一个行业,进而带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越来越多企业的晋级,正不断提高山东、青岛民营企业军团的“海拔”,为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01
高峰不够高,群山不够多
“到今天为止,这个世界都在向头部企业集中。过去的25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个重大特征是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超强推动经济。”在一次公开课中,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教授对头部企业的价值做出这样的定义。
所谓头部企业,一般指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很深的影响、号召力和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并对该地区、该行业或者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企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而头部企业不仅是城市经济的压舱石,更是推动城市不断前行的重要动力。
华为就是响当当的头部企业。说起华为,民间给了有很多头衔,包括“国货之光”“中国智造”代表,在全球5G产业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科技、品牌领域具有很高号召力的民营企业。
近年来,华为把终端总部落到了东莞松山湖,还建设了知名的溪流背坡村“欧洲小镇”。此举对东莞来说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最直接的是税收贡献。早在2015年,华为就是东莞第一纳税大户,2020年纳税金额超过200亿。同时,华为以其超强的影响力,对其他大品牌电子强企进驻东莞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还拉动了松山湖的人才集聚,全面助力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头部企业数量的多寡、实力的高低,已成为左右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些动辄规模上千亿、近万亿的龙头企业,既是城市经济的晴雨表,也反映着区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曾经,山东省的民营经济偏弱、活力不足,尤其是头部企业实力不够强,带动力有待提升。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有48家企业上榜,而浙江为134家,江苏为94家,差距明显。
作为山东省的经济龙头,青岛的民营经济也一度面临着活力不足、实力不强,尤其是头部企业实力偏弱的问题。
问题就是导向。近年来,山东、青岛在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民营企业实力上发力。
02
拔节生长,青岛民企“组团跨越”
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具有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经济韧性的重要保障。
在山东实施“腾笼换鸟”,加快“凤凰涅槃”以来的这四年间,山东民营企业呈现出一波明显的快速增长势头。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日前召开的山东制造业高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今年11月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294.4万户,比年初增加124.6万户,从市场主体、经济规模、税收支撑、就业保障等各个方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上榜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山东民营企业增加到53家,累计营收28982.74亿元,增长明显。
“山东省新跨越民营企业”就是其中的“生力军”。2017年-2020年四年间,累计有29家山东民营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
2020年度,2家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5家年销售(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
来看看青岛此次上榜的3家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营业务涉及饲料生产、食品加工、种畜禽繁育、进出口贸易、养殖担保等产业,饲料与禽肉销量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近几年,公司主营业务、产品(服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为363亿元,2019年为393亿元,2020年直接迈过400亿元、500亿元两个台阶,达到519亿元。
始于1958年的青特集团坚守制造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产业涉足专用车制造、汽车车桥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该公司近三年的业绩稳中有进:2018年主营业务、产品(服务)收入为86亿元,2019年为92亿元,2020年一举突破100亿元达到126.7亿元。
青岛康大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食品制造、宜居地产、旅游开发与生物科技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型民营股份制集团企业。近三年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18年主营业务、产品(服务)收入为89亿元,2019年为99亿元,2020年成功突破100亿元达到126.4亿元。
随着一批企业实力的快速跃升,青岛民营企业队伍的整体实力也水涨船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绝对主力。截至今年10月,青岛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89.5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2%。实有民营企业68.2万户,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2%。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0%。民营企业进出口4648.5亿元,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6.6%。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108.6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达62.7%。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29.0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87.8%。
03
势头已起,需要再加把劲
这背后离不开整座城市为搞活民营经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为了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青岛选择厚植土壤,以一系列创新打法,优化营商环境。从提升企业政策获得感,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再到破解企业创新瓶颈,强化企业权益维护,青岛全方位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调动起民营经济的发展潜力,更多的民营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成长壮大,营收规模不断进阶。
最近,国家发改委发文,向全国推广八市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青岛是唯一入选的北方城市。青岛还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
但也要看到,与民营经济前排城市相比,青岛的差距还很明显。比如,青岛有5家企业跻身“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而与青岛GDP位次相近的宁波,有16家在列,两座城市的头部企业数量差距明显。
直面不足,对标先进,青岛确立了更高远的目标。
《青岛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提出,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群狼之势”和“万马奔腾”局面,“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主要指标居于同类城市前列,初步成为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新标杆。
明确提出,大力培育骨干民营企业,实施“十强”领军民营企业培育行动,完善直通车服务机制,全力支持领军企业进入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行列。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青岛将继续强化梯度培育。建立以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省瞪羚独角兽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主体的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发掘吸纳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入库梯度培育。
数据显示,青岛已有10000余家企业进入“专精特新”培育库,5099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90家企业入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7家企业入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企业入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初步构建起了“万户初创、千户成长、百户示范”的“专精特新”成长梯队。
分完梯队,更要进一步细化服务对象。聚焦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青岛将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强化跟踪服务,用“量体裁衣”的方式精准施策,比如通过建立重点企业数据库,实行“一企一策”,引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设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生产要素需求;指导重点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引领重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每个头部企业都是一步步从中小微企业成长起来的,只要坚持耕耘,给予充分的阳光雨露,今天民营经济的种子和小树就一定能够更快地发芽生根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 |观象君 编辑 |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