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考完研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当丁思雨和刘烨贝在青岛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两位“00后”正式成为了2022年青岛市第九位和第十位遗体捐献志愿者。
1月7日下午,青岛农业大学两名大四学生——丁思雨和刘烨贝,她们结伴来到青岛市红十字会,当一笔一划在登记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是完成了心中期待已久的事情。
一拍即合 两人相约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
在丁思雨和刘烨贝看来,两人一起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是机缘巧合,也是自己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早在刚进入大学校门时,通过网络媒体和相关纪录片,丁思雨就了解到了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那时,在她心里就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直到大三一次武汉访学的机会,同宿舍的室友竟正是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在向室友了解了相关捐献事宜后,丁思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一年的访学生活结束了,回到学校后,当丁思雨无意间与同寝的好友刘烨贝聊起遗体捐献的话题时,得到了好朋友的强烈支持,并表示自己也要与她一同登记成为志愿者。“当时我俩就一拍即合,为了有点仪式感,就约定大四考研结束后一起去登记。”丁思雨说。
终于等到大四学期末考完最后一门考试后,丁思雨和刘烨贝一起坐了近两小时的车,从学校抵达青岛市红十字会。当在遗体捐献志愿书上慎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好姐妹相视一笑,这个挂在心头许久的小愿望总算是达成了。
“希望能为我国医学发展献一份力。”
在很多人印象中,遗体捐献的事儿似乎是到晚年再考虑的事情,可在丁思雨和刘烨贝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好避讳的事情。
“早做打算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如果在生后还能帮助到别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刘烨贝说,自己很早之前就了解到医学院解剖课上“大体老师”的重要性,除了为医学院学生在医学教学上提供帮助以外,还能用于医学研究,通过临床验证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积累医疗经验,进一步分析疑难杂症的病理机制。
“我知道现在很多地方‘大体老师’的资源不足,也会给临床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如果今后能为我国的医学发展和研究做一点贡献,我觉得是很满足的。”刘烨贝表示。
当被问到父母对此事的看法时,两人异口同声地说:“父母都很支持我们的决定。”如今孩子已长大成人,对于女儿的选择,父母并没有过多干涉,相信知道女儿有这样一份奉献精神,父母也一定会为之骄傲。
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是丁思雨和刘烨贝2022做的第一件大事,对于新的一年,两人还有着新的规划。“首要的是希望我们都能成功上岸,成为一名准研究生。”她们还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向前,也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更多人。
全国领先 青岛累计登记捐献志愿者6千余名
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了解到,2021年青岛市新增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625名,比去年同期增长16%,年内实现遗体捐献92例,角膜捐献242例,器官捐献125例。目前,全市累计登记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6040名,已捐献遗体1070例,捐献角膜1732例,捐献器官1064例。志愿者数量和捐献数量保持全国领先。
近年来,青岛市红十字会也致力于“三捐献”的各项宣传,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宣传科普,希望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三捐献的队伍中来。
如今,青岛市红十字会也建立了捐献绿色通道,全年24小时无休,建立工作群随时调度、及时化解有捐献意愿的群众关心的急难问题。定期组织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弘扬捐献者大爱义举,进一步实现捐献志愿者、登记机构、接收机构、缅怀机构、捐献者亲属信息共享,提高捐献登记接收质量和效率。
有意愿的市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办理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登记:
一是通过青岛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大爱无疆——奉献者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登记。
二是携带身份证原件到就近的各区市红十字会或社区博爱家园现场办理。
三是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眼科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门诊大厅的“九月天使”爱心岗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