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这个时代的楷模,她们是所在行业的精英;她们是创新和创业的典型,她们是智慧与美丽的象征;她们闪耀着理想和胆识的光芒……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致敬岛城女企业家们的最美她力量。
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青岛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
让一根绳“上天入海”
从一名织绳女工开始,把自己“系”在这家企业,40多年来,全国三八红旗手、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山东青岛海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旭明用那根不断变“长”的绳,带领企业走上行业尖端。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青岛早报专访张旭明,听她讲述企业家坚毅和果断的抉择,女人勤奋和善良的初心。从濒临倒闭的工厂,到参与大国重器的保障,她和她的企业是40多年来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中国绳索奇迹的创造者。
01/转型
关停子公司专做“一根绳”
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中国纺织业最辉煌的时期,不到20岁的张旭明成为国营青岛花边厂的一名织绳女工,专门生产女士常用的扎头绳。依靠勤奋和敬业,她从工人开始一步步做到国营青岛花边厂的副厂长。
“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计划经济已经逐渐落后,我们的产品虽然质量好,但架不住市场的冲击,工厂开始走下坡路。”张旭明说,工厂也进行了各种适应市场经济的尝试,宾馆、KTV、袜子厂等行业都有涉足,但始终没能扭转连年亏损的局面,最难的时候,工人5个月没发工资,甚至连公司的门头都卖掉了。也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她迅速成熟起来。
1998年,张旭明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集中所有财力物力发展主业,一举关、停、并、转了9家子公司,推动企业转型,确定了把企业擅长的绳索作为发展主业。“坚持做实业、宽度做一米、深度做一公里,把这根绳子做到极致,坚持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张旭明说,她清楚地知道,这“一根绳”一头系着企业发展和职工们的饭碗,一头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做强这根绳,做行业前列,才能实现实业报国的初心。
02/创新
为大国重器系上“生命绳”
在重要场合,张旭明多穿一身粉红色企业工装,工装展示着工匠精神和专业技术,粉红色更适合女人,如邻家大姐,这身工装伴随她领过无数的奖,也讲述着多年来张旭明带领团队钻研技术、创新产品的故事。
多年来,海丽雅持续创新,目前已拥有专利1600余项,是中国专利申请50强企业,通过这些创新,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走上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为有着“中国绳王”美誉的绳缆企业。自2009年以来,海丽雅集团先后为“大洋一号”“科学号”“雪龙号”“蛟龙号”“天问一号”“火星探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战略、科研项目及赛事活动定向研发特种绳缆,特别是给大国重器系上了国内自主研发的“安全绳”,也由此创下了“中国深度”“中国精度”“中国温度”“中国强度”中国绳缆界的“四个第一”。
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张旭明热衷于钻研技术、创新产品。“要熟悉不同绳缆的脾气、特性和使用场景,每一次都像是一场战役!”张旭明坚定地说,海洋绳缆要耐腐蚀,工业绳缆要高强度,户外登山的安全绳要“身轻如燕”……钻研特种绳缆领域这么多年,不仅要站上国际同行业的尖端,更要成为绳缆领域的标准制定者。
03/开拓
为百姓生活系上“安全绳”
在工作中,张旭明细心发现与特种绳缆相关的应急自救产业在中国方兴未艾。为此,她大胆开拓延长产业链,涉足发展应急自救产业,提升老百姓的应急安全意识和常识。在应急安全板块,首创“体验式”安全应急培训模式,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场馆,绳索救援技术体系,成立应急安全科创文化产业园。
2016年,“海丽雅”建设了首家山东海丽应急安全培训中心,为社会提供了应急安全体验培训,捐款30万元成立了青岛市“最美第一响应人”奖励基金,鼓励社会大众在突发事件的现场采取急救等措施挽救生命,目前该基金已发放30笔奖金。2018年10月,公司又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运营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应急安全体验教育基地,面向全社会提供科学的安全教育。
“海丽雅”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制生产了“自冷却式”救生缓降器,成功解决了高层逃生等问题,被列入国家安全生产千项产品推广目录。“海丽雅”还对车载应急箱、家庭应急包等进行了升级完善,研发出了家庭应急逃生、校园应急逃生工具等系列产品。去年郑州水灾,海丽雅携带安全救援绳等装备,派了两辆车和一个救生艇,到郑州新乡营救转移了被困村民36人。
对话
记者:作为民营企业,是什么让你们有参与服务国家重大项目的资本?
张旭明:我们所拥有的专业技术、坚持创新和员工的工匠精神。我们集团的展厅内展示着这些年来创新研发的各类型绳索,每段绳索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其中为“蛟龙号”定制的“生命之绳”要求耐腐蚀耐高压,能够提起22吨的载人潜水器。为了制造这条“生命之绳”,我们研发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足足3个月,反复进行压力、弹性、硬度等方面试验,最终做出一条仅有108公斤的合格绳缆,不足“蛟龙号”重量的千分之五,将中国绳缆推向了国际绳缆行业的最前沿。
记者:创业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靠什么渡过难关的?
张旭明:创业期间最大的困难是技术,有了好的技术和产品,选定正确的目标不愁销路。我们特别重视产品质量,这也是海丽雅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我们根据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结合自己的主业提炼了“九绳管理法”,提升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实业报国一直是我们的初心、使命和情怀。我们目前的目标一是替代进口,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比如一段高端绳索,进口的价格可能是10万元的价格,而同样质量我们自己生产,2万元就够了。第二个目标是用绳索替代钢缆,解决安全和“傻大粗”的问题,钢缆非常笨重,并且一旦出现意外,更容易危及安全生产。
记者:对于企业,你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张旭明:做好海洋航天科研保障、军民融合发展、应急安全体系三大方面。我们已经有海洋军事领域、助力国家强大的“蛟龙”品牌,用于救生领域、保障民生安全的“安心”品牌。海丽雅在未来将增加特种绳缆智能化的功能,实现“让绳子会说话”,做世界特种绳缆品牌第一位。构建安全应急产业新型经济运行模式,逐步向平台公司转型,开拓应急市场新蓝海,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平安城市建设和人民美好生活做出贡献。
记者:您同时还担任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的会长,对于女企业家协会工作你怎么看?
张旭明:协会一方面主要为会员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就是成为培养未来女企业家的摇篮。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成立于2001年,目前,协会拥有会员237家。协会先后与深圳市女企业家协会、东南西北中女企业家协会、青岛市女法官协会等十余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协会会员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共赢。大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成立了青岛市女企业家协会慈善分会,建立了“梦想基金”导师计划,我们的愿景是“为中国培养未来的女企业家”。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王玮 视频剪辑 刘宇航
青岛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青岛中天恒集团董事长房小玲
数字时代“乘风破浪”
放弃优越待遇下海经商,创业近20年来紧抓机遇乘势而上,带领集团不断转型升级,争创一流。青岛中天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房小玲在奋斗中取得骄人业绩,更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身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青岛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的她,积极担当奉献、反哺社会的同时,连年屡获殊荣,今年又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借此三八节之际,让我们跟随记者的专访,一起领略新时代女企业家的魅力与风采。
01/转型
在数字经济领域先行先试
2003年,房小玲放弃优越的待遇下海经商,开启了她的女企业家生涯,大胆涉猎物业管理、物流等多个行业领域,并逐步成为业内领军。经过近十年的扎实发展后,作为集团掌门人的房小玲敏锐把握大势、瞄准契机,在公司发展亟待突破转型的关键时刻果断决策,及时率领企业展开转型规划。
“当我们在积极寻求传统行业转型方向的时候,恰逢‘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我们用了四年时间由传统行业向数字科技产业成功转型。”房小玲告诉记者,2017年集团成功将全国首个腾讯双创小镇项目,落户青岛并投入建设、运营,该项目旨在打造全球“互联网+”创新产业生态圈平台,力求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创业+生活、线上+线下、孵化+投资”的互联网特色创新小镇。这一次转型与跨越,对房小玲来说,经过不懈努力后的数字经济运营梦想初见雏形;而对整个集团来说,定位也从总部经济的运营商转为数字产业的运营商,践行了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新使命。
02/探索
向文旅、医疗方向转型升级
“我们创新前进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当移动互联、数字科技、大数据在全社会已呈常态化后,我们又开始着手研究企业二次转型和产业升级。‘世界看中国’‘南深圳、北青岛’的新趋势,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挖掘、文旅产业的热潮,我们也顺势实现了向文旅、中医药方向的产业升级。”房小玲说道。
去年7月,是中天恒集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时刻——中白深度合作区暨中白国际中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是在国内建立的首个与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长期双向联动的姊妹园区,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由中白两国元首亲自倡导并共同推动建设,已成为两国经贸合作的最大平台和互利合作的典范。项目建成后将推动中白两国在医药、健康、农业、技术、文化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中医药国际交流及相关贸易往来。同年9月,齐故都国际文旅度假区项目顺利签约,至此,集团向文旅、医疗方向的转型升级均顺利完成。
在刚刚结束的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做为住青省政协委员的房小玲到会发言并提出“以国际化深度合作,助推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形成顶层协调,多层联动的模式,来把中药的生态打造好,展现我们亮丽的名片。”
03/聚力
凝聚巾帼力量创“四好”商会
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全市涌现出了大批有能力、有成就、有影响的女企业家,2019年7月,青岛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正式成立,房小玲出任首届会长,“力争让每个人成为视野开阔有格局、敢为人先有智慧、情系家国有担当、乐于奉献有爱心的新时代女企业家代表,让商会成为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说有经验、干有特色的‘四好’商会。”房小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商会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发展迅猛——商会党支部、“爱琴岛企业家艺术团”相继成立,2021年7月又出资设立了“爱心岛慈善基金”,商会先后荣获青岛慈善先进集体、青岛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还承接了“美好城市美好生活”青岛城市论坛等多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
“商会年货大集”作为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的品牌性活动现已开展两届,有效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类资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搭台架桥,将优质商品送进千家万户。“只要企业和企业真正形成合作,就会源源不断吸引外地企业入驻青岛,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房小玲认为,不管是企业还是商会,携手走过的发展之路,有喜悦、成功,更有艰辛,还有永不止步的奋斗。“每一次的进步和成功的背后,无不凝结着大家庭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务实敬业的优秀团队精英们。”房小玲坚信,荣誉是敬业奉献精神的诠释,也是孜孜不懈奋斗的回馈。
/对话 /
记者:您最欣赏哪位女企业家?
房小玲:作为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长,我常与全国很多非常知名的女企业家交流交往,有的年近七旬仍然战斗在一线,她们特有的职业特质、职业素养,都深深触动和影响着我。如果要说一位人物,我比较欣赏董明珠。同样是女性白手起家地创业,她的坚韧不拔、敢做敢为、执行力都是我非常欣赏和认同的,她用自己强大的职业特质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带领团队创响了国际化品牌,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记者:创业近20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让自己度过的?
房小玲:最艰难、最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事是企业的转型。我们在企业经营近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从传统产业向数字科技产业转型升级,再到中医药、高端文旅行业,转型跨越的整个过程非常不容易,在转型的关键节点最忙的时候每天至少12小时连轴转,欣慰的是大家不离不弃和齐心坚持,不仅企业成功转型,我们每个人也完成了自我超越。
于我个人而言,转型同样要接受对自己的否定和重塑,首先解决的就是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眼界高度的转型和提升。其次,中天恒集团坚持桌面文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这种好的现代管理理念我也带到了商会。不管是企业还是商会,都需要管理者、企业家摒弃小我以身作则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
记者:作为女企业家,有没有遇到过女性歧视?能否给广大职业女性提供建议?
房小玲:到目前我还没有遇到过女性歧视,身为女性,我们特有的包容心、坚韧程度、平衡与协调复杂社会关系的能力是远胜于男性的,应该说性别各有所长,只要做到合理安排、科学统筹规划以及规则之下的人性化管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认为女性本身兼具多个社会和家庭角色,同时承担着多重职责和压力,只有强大自己,让自身融入和跟得上社会形势的发展速度,才能被这个社会认可。这也是我想与广大职业女性们分享的:首先客观剖析自我,先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再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要取势,分析解读国家政策、精准把握好行业大势;最后要找对关键点的人——选人、用人、合作伙伴,我们讲“慈不带兵”,只有做到了对所有员工的公平公正,而非“人情管理”才能让每个人都跟得上企业发展。
记者:目前的工作节奏是怎样的?未来对企业有哪些工作打算?
房小玲:虽然我在集团的工作以及多种社会职务比较多和繁忙,但我不提倡加班,也希望员工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现在企业成功转型后,公司正常运转的业余时间,我也像普通的职业女性一样会休闲放松,通过看画展、健身、跑步等爱好来释放压力。
当外部形成好的发展态势,内部机制就要不断优化调整与之相匹配。“通过机制来保障要素人才的利益共享,通过体制来完善事业平台的搭建推动。”今年,集团进入了新一轮三年规划期,这是我在今年初对中天恒集团迈入新三年提出的战略要求。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视频拍摄剪辑 尉杨
利群股份总裁徐瑞泽、酷特智能董事长张蕴蓝
从“富二代”到“创二代”
她们曾是父亲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女儿;她们手握父亲传递而来的“接力棒”,成为领导企业的掌门人;如今,她们不仅是商业帝国的继承者,更是创业创新的开拓者,带领各自的“上市巨轮”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她们就是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蕴蓝与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徐瑞泽。
利群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徐瑞泽
成长 传承父亲拼搏精神
利群集团是岛城市民家喻户晓的“商业王国”,徐瑞泽是利群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恭藻的女儿。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徐瑞泽,从小便对父亲为事业打拼的艰辛耳濡目染。“父亲从小就教育我干一行爱一行,遇到困难不能逃避,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徐瑞泽说,自学生时代开始,她便潜移默化地传承着父亲的拼搏和专注。
徐瑞泽读高中时,每逢寒暑假都要到利群商场打工。作为董事长的女儿,她选择的都是最一线的岗位、最辛苦的工作,如普通营业员、生鲜果蔬理货员等。徐瑞泽刚去商场打工时,大家都不知道她的身份,以为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短期工,干活很卖力,也很能吃苦。后来消息传开了,大家才意识到,原来董事长的千金并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
“以前春节时配送来货,柜组员工都要帮忙装卸。卸货时经常会被擦伤,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母亲看了很心疼。我当时觉得,别人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好。”在徐瑞泽看来,她不能因为是董事长的女儿就不干这样的工作,反而要干得更好。后来,徐瑞泽从英国留学回国,进入父亲的企业工作,从采购中心的业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二代”这个标签化的词语近年来被网络、影视剧过度渲染,实际上多数“企二代”“创二代”并非养尊处优,他们深受父辈的影响,有着更勤奋、更拼搏的精神,徐瑞泽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蝶变 结合起两代人的优点
2017年4月,利群股份挂牌上市。不久后,徐瑞泽成为这条“上市巨轮”的总裁。这并不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接班,而是一份责任的传承与新的开拓。在担任利群股份总裁以前,徐瑞泽曾是利群集团董事、青岛福兴祥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将作为利群“咽喉”部分的物流工作做得风生水起,被业界称为“物流女帅”。
从“物流女帅”到上市集团总裁,对于角色的转换,徐瑞泽坦言:“从事物流工作需要经常与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终端进行业务沟通,从负责物流到担任总裁,其实工作性质并没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因为面对整个商业集团几十家单位,工作内容不可避免地从过去单纯的事务性工作,转变为更加侧重团队建设、制度的完善和精细化管理方面。”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企二代”是高起点,也是责任,社会更是期许一浪更比一浪强。在徐瑞泽看来,当代的信息爆炸、员工逐渐年轻化等一系列变化,使得企业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要求的时间更短,容错率也更小,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承担的压力也更大。
徐瑞泽站在父亲的肩膀上思考未来,更多地结合两代人的优点,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如今消费的主力军已从70后转移到80后、90后,甚至00后也已经崛起了。年轻人喜欢什么?为什么进商场?怎么能吸引他们来利群逛逛?相信年轻人更懂年轻人,所以我们要给年轻员工更多机会,倾听他们的声音。”徐瑞泽常常给员工布置这样的课题,让大家多换位思考。相比父辈,80后、90后员工有着更好的成长环境、更高的学历、更远的视野、更突出的个性,同时也有着更积极的人生追求。徐瑞泽表示,在管理过程中,领导层要更加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为员工创造能够施展才华的空间与舞台,同时要把控流程,控制和规避决策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
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灵活的头脑和现代化管理理念,都是徐瑞泽所具备的优势。带着对传承企业的认知,赋予对企业现状的更多考量,完善对团队发展的深思熟虑,充分体现了她的管理格局和未来眼光。
探索 在“变”与“不变”间成长
近几年,青岛的发展十分快速,作为零售“巨头”的利群也在这种环境里奋勇当先,把商贸行业做精做强。
徐瑞泽对企业大胆改革,不断探索“新零售时代”的创新之路:坚持“以自营模式为主、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经营理念,深入整合供应链资源,不断推进类购物中心、品类集合店、生鲜社区店、利群网商、利群采购平台等更加契合消费者细分需求的业态发展。
早在2004年,利群就开始探索线上商城,到2017年,利群网商平台实现了从B2C到O2O的转型。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利群网商平台采取的还是前端集货的模式,把货物配送到门店,由消费者自提或门店员工送货。“经历疫情冲击后,利群发现这种模式一旦遇到大批量订单时,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出错率很高。”徐瑞泽表示,利群立刻调整了配送模式,改为仓库送货。利群采取一天两送的方式,下午4点前下单的订单当日送达,下午4点后的订单次日上午送达,基本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这种经历了“大风浪”考验的工作模式被沿用了下来。
疫情期间,除了利群网商实现了创新发展,利群也通过疫情“大考”,顺势建立了社群新生力量。徐瑞泽说,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而且都是住在商场附近的精准客户群。“顾客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社群由各个商场自己管理,各门店还保留着疫情期间建起的客户群。”徐瑞泽说,未来利群将继续发挥这些客户群的优势,增加顾客黏性,为顾客更好地服务。
2021年是利群取得较大成就的一年,利群胶州里岔智慧物流与供应链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原胶州福兴祥物流的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现代化医药物流仓储配送中心改建完成;商业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西海岸金鼎广场、胶南灵山卫德信广场等建成并顺利开业;实现外贸出口总额约8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1亿元……进入利群后,从基层干起到接任总裁再到今天,低调稳行的徐瑞泽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同时在这份事业中自己也历经了蜕变。
对于未来,徐瑞泽表示,利群在不同时期的目标可能是不断变化的,但做百年企业,为顾客提供更加舒适、便利的生活,这一目标始终不会变。
角色 让工作和生活相辅相成
担任总裁以后,徐瑞泽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繁忙事务,一年之中需要用大量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身为女总裁,总会让人好奇地想知道生活中的她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工作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再厉害的女强人最终也需要回归家庭,所以我会尽量把两方面都兼顾好。虽然现在工作比较忙,我仍然会在有限的空余时间,抽空多陪孩子一会,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全家人也会一起出去玩玩。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也更有利于事业的开展。”不仅在工作上不遗余力,徐瑞泽在生活中对自己也有着高标准严要求,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徐瑞泽晚上总是在照顾完孩子后再继续自己手头的工作。徐瑞泽认为,只有让工作与生活相得益彰的女人才是真正成功的,她就是要做工作与生活都成功的女强人。
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蕴蓝
成长 从一名实习报关员做起
在青岛,提起“红领”,可谓无人不晓。随着工业化转型升级,昔日的“红领”渐渐隐居幕后,转型为如今人们口中的“酷特智能”。2007年,酷特智能成立,其前身是青岛知名的传统服装制造企业红领集团,创始人张代理是酷特智能现任董事长张蕴蓝的父亲。
时间回到10多年前,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张蕴蓝或许仍在上海过着惬意的白领生活,有充裕时间照顾自己的家庭,陪伴孩子成长。“当时企业面临着改革,父亲试图用数字化、智能化的办法转型定制服务,即C2M模式。在2005年,这个创新模式被认为是‘疯子’之举,在公司内部推行时,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张蕴蓝说道,“有一天,父亲到上海找我,说:你回来工作吧。”在此之前,张蕴蓝从没有回家做接班人的想法,外企白领工作舒适安逸,没有太大压力,而跟父亲回家接手家族企业,就意味着选择完全不同的人生。但张蕴蓝内心的家族使命感,还是让她义无反顾地回了青岛。
2005年,红领集团来了一位实习报关员,她带着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脚踏实地做好报关、报检、跟单以及国际业务谈判等工作,身边的同事都被其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所打动。2006年,红领集团认证中国驰名商标,首家国际形象店也落户欧盟,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此时,那位实习报关员经过一年历练,用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业绩与态度接管了营销中心。此时,大家才知道,这位兢兢业业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小报关员,正是红领集团创始人张代理的女儿张蕴蓝。
蝶变 “父女兵”同上阵默契配合
2007年,酷特智能正式成立,企业全面转型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从红领的传统成衣销售向着“酷特个性化定制”道路探索。这一年,张蕴蓝也更加忙碌,从销售中心到生产车间,“创始人女儿”的光环带给张蕴蓝的是更高强度的加班与严苛的考核。从2007年开始,张蕴蓝在企业基层岗位轮值3年,足迹遍布整个酷特智能。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无懈可击的工作成绩,让企业所有员工看在眼里、服在心里。
张代理心中明白,在向互联网转型的道路上,传统企业想要走对方向并不容易,有许多老牌企业都在转型的道路上折戟沉沙。在企业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互联网转型的平衡中,自小受企业文化熏陶,又学贯中西、拥有新时代思想的张蕴蓝是最佳的接班人选。
2009年,当父亲做出由她出任公司总裁的决定时,张蕴蓝并没有心理准备。“有一天,爸爸突然跟我说,要把我推上总裁的位置,在这之前他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这件事,我当时很惊讶。”带着多年积累的对企业的认识,张蕴蓝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企业的总裁。
“上阵父女兵”,父女之间天然的亲密与信赖,能够成为两代人之间的润滑剂,让他们齐心协力,一同为企业的未来打拼,张蕴蓝与父亲便是如此默契。刚开始参与公司决策的张蕴蓝,在观念和战略方面与父亲极度一致——要摆脱传统服装生产企业的老路子,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路。面对企业里许多元老的传统守旧思想,怎么才能破题?张蕴蓝说,很多“二代”接不了班,也许是他们参与企业决策的手刚伸出去就被元老打回来,而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父亲总是用行动支持着她的改革。艰难时期,无论是有元老提出辞职,还是为推行变革而裁员,父亲始终支持女儿的决定。随后张蕴蓝带着一帮年轻人“另起炉灶”,试图搭建一个用户在线自主设计、实时下单,个体直接面向制造商的C2M个性化定制平台。在父亲张代理的支持下,张蕴蓝引入互联网营销人才,并建立起第一条定制化服装生产线,传统老服装企业开始了“触网之路”。
探索 接任后要守业更要创业
有人说传承与创新是把“双刃剑”,很多人认为作为企业掌门人的张蕴蓝,任务是守好父亲创下的这份事业。但张蕴蓝否认了“守业”这个定位,她认为,酷特智能变革和创新的基因已经在自己与父亲两代人之间完成了传承,作为酷特智能掌门人的自己需要再创业,而非守业。
在接手公司后的几年里,酷特智能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行业新思路,成功打破了工业化和个性化的生产悖论,从一家传统的成衣工厂转型为一家数据驱动生产全流程,能够以工业化手段、效率及成本制造个性化产品的智能工厂,依托“亿量级”的数据满足世界各地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张蕴蓝创新提出C2M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得到业内一致肯定和广泛应用。
得益于张蕴蓝与父亲两代人的独特眼光,酷特智能的转型之路在资本市场收获硕果——2020年7月在深交所敲钟上市,这也意味着酷特智能以C2M商业生态模式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获得了投资界的认可。酷特智能完成了从一家传统的成衣工厂到数据驱动生产全流程,以工业化手段、效率及成本制造个性化产品的智能工厂的转型。
如今,工业互联网在世界上仍处于起步阶段,酷特智能所提出的C2M商业模式不仅是现在的风口,更是未来的风口。张蕴蓝对酷特智能的未来有了新的判断,她看清了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张蕴蓝表示,未来,服装只是酷特智能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中的一个“M”,酷特智能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服装企业,而是一个横跨各界,拥有多个品牌、多个M的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酷特智能会整合越来越多的具有个性化柔性化产品的企业接入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优势共享,一起携手,为产业兴国、数字兴国贡献力量。
角色 身为母亲的愧疚和骄傲
相对于男性接班人,女性接班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烦恼,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企业掌门人,张蕴蓝如何平衡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
张蕴蓝表示,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她必须时刻全力以赴,必要时候得舍弃“小家”,成就“大家”。“首先是家族的使命,我不敢懈怠。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家族给的,所以我有责任把企业传承好。如同当年父亲去上海找我,希望我回来接班时,我没有片刻犹豫一样。现在,我依旧如此,不后悔,充满信心。”张蕴蓝说,随着从先前执行者到如今决策者的身份转变,自己更感责任重大,要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公司员工以及背后的家人带来生存危机,就必须拼命努力工作,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
“生活中,作为一名普通的母亲,我愧疚、骄傲而感恩。”张蕴蓝坦言,愧疚是因为孩子,由于工作原因,她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像其他母亲一样辅导孩子功课,陪伴他们成长;骄傲也是因为孩子,孩子对于她,就像她对于自己父亲那样,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没有让父母失望。“感恩更是因为孩子,因为他们让我成为受人艳羡的‘别人家孩子的母亲’。”张蕴蓝说道。
访谈
她们眼中的父亲
徐瑞泽:我最崇拜的就是我的父亲,他刚毅,果断,对事业充满了热情和执着。不管任何行业都有困难和挫折,但是父亲教给我的是向着自己的目标执着坚韧地勇往直前,这是任何行业的正确解锁方式。父亲从小教育我干一行,爱一行,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
张蕴蓝:父亲在我小的时候便为事业、为家庭拼搏,吃了很多苦。他身上的拼搏精神、责任心让我从小耳濡目染。刚开始与父亲共事时,我发现他很严厉、很强势,我们有过争吵、对抗,但最终都走向默契与理解。在企业转型的艰难期,是父亲给了我强大的信心,他的支持成为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和企业不断进步,走得更好。
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博文
山东企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琳
16年走出“空间之路”
青岛,天生具有创业城市的特质,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创业中的城市。在这其中,女企业家则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人皆知创业之路艰辛且漫长,然而有志于建功立业的女性绝不在少数,38岁的山东企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琳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从住宅空间到文旅空间的十几年历练,让孙琳对于“空间”全产业链条有着深刻的了解,凭借着一颗情怀之心和坚韧之心,她用两年的时间就带领企链空间发展成为岛城商务办公空间领域新的独角兽。
01/成长
来青打拼 取得骄人业绩
大学毕业后,22岁的河北姑娘孙琳来到青岛一家大型企业任职。10年间,她凭借着坚韧不拔和敬业勤恳的精神,从职场“小白”做到战略部长、运营部长,最终晋升为区域总经理。
2015年,孙琳进入1907光影俱乐部(德国水兵俱乐部旧址),担任创始总经理。“之前10年我一直从事设计装修工程行业,俱乐部则属于文化旅游业,对我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重新开始。”离开舒适圈对于孙琳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她凭借着身上那股韧劲,带领着1907光影俱乐部经历了从0到1的新生。“刚接手时,说不紧张、没压力是假的。俱乐部所在的建筑属于国家级保护文物,所以从装修施工、软装设计,到开业筹备、运营管理,经历了一段很艰难的历程,好在我坚持了下来。”
1907光影俱乐部如今的华丽绽放,离不开孙琳的付出与心血。那段时间,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全流程带领团队将项目打造成为中山路老建筑再利用的样板项目,成为青岛市文旅项目的样板及文化客厅以及中国首个电影文化综合体。
02/蝶变
自主创业 锁定办公领域
在职场历练了13年后,孙琳在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下,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我一直思考自己能做点什么。回顾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一开始是做住宅空间,后来做文旅空间,虽然有跨界,但都和‘空间’链条有关。于是我就想到了办公空间。”孙琳说,“选择办公领域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觉得相比文旅、餐饮等行业,办公领域的目标客群集聚效应更好,有固定的客户和场所,可复制性更强,行业赛道足够大。另一方面,我觉得对于职场人来说,一天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是在办公室度过的,办公环境关系到员工的身心健康,希望帮助大家提升办公幸福感。”
于是,本着让“1/3办公人生更美好”的情怀,本着“升级青岛办公方式”的初心,孙琳正式开启了创业之路,2019年注册创办了山东企链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孙琳告诉记者,公司有3个核心业务方向,第一是楼宇业态定位,即为自持的产业园、写字楼提供定位与业态规划服务;第二是企业空间落地,即为有需求的企业端客户提供设计、装修、产品配置一站式空间落地服务;第三是招商运营服务,即为办公空间提供相应的招商运营服务,包括行政服务、企业服务、商务服务及增值服务。
03/颠覆
迎难而上 带动行业创新
“公司创立之初,我提出了‘点亮楼宇空间,构筑美好办公生态’的公司使命,为资产端、企业端、员工端整个产业链条提供相匹配的服务。公司所在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是我们的第一个项目。”孙琳介绍,2020年,公司用了45天打造出青岛首个即租即用服务式办公样板,创造了青岛写字楼招商寒冬中逆势而上的一股热潮。“对于那些想要快速在青岛落地的企业来说,我们可以提供‘拎包入驻’式的服务,提供装修一新的办公场所及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系列运营服务。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目前企链公司入驻企业近40家,入驻率达90%以上。
“我们公司2020年8月启动首个项目,没想到10月份青岛的疫情形势突然严峻了起来,许多外地客户没办法来青,本地客户也暂缓了计划。当时我的压力真是蛮大的。但既然没办法做外链,那就先练好‘内功’。”那一段时间,孙琳带领团队迎难而上,突破瓶颈,进行了无数次的头脑风暴、流程论证以及客户模拟。从渠道开发,到客户来源,再到现场接待、客户入驻后的服务,进行了全流程、多节点的细化。
如今的企链公司虽然仍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快速成长,已然成为岛城商务办公空间领域新的独角兽,在办公产业链上打造了会议中心、朴钰办公服务、十二有礼、商务中心等多个板块,为企业提供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生态。同时,创始人孙琳也借助自己前瞻的视角和专业的服务,完成了对商务办公空间领域的颠覆,实现了从初创者到业内精英的蜕变。
前不久,市北区两会召开,作为市北区新一届政协委员之一,孙琳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着手,提交了《关于加速楼宇品质升级提高办公幸福感的建议》和《关于升级楼宇空间促进 2+6产业落地的建议》两份提案。
/对话 /
对企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担当
做一名新时代女性
记者:您觉得,像您这样有一定工作经验后再选择创业的人,相对于刚毕业就选择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具有怎样的优势和特点?
孙琳:首先,在选择创业项目方面,会更加精准一些。毕竟有多年的职场历练,考虑问题会更加全面,知道什么样的创业项目适合自己。其次,创业过程中既能兼顾战略定位,又能高效实操落地,会更加吃苦耐劳,有毅力一些。
记者:作为一名女企业家,您认为在创业、企业管理方面,女性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孙琳:第一点,女性比较坚韧不拔,在一些方面,女性会更加坚韧、更有耐力。第二点,相比男性,女性更加细心、细腻,比较关注一些细节问题,更加面面俱到。
记者:作为一名过来人,对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您有怎样的建议?
孙琳:说实话,我希望大家不要轻易去选择创业,它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一个过程。如果你考虑好了,下定决心要创业了,那就要先做好事前的准备、评估和论证工作。“九成准备,一成开始”,首先做好心理准备,然后要做好多方面的打算。自身的优势、背景、经验、资源都是很重要的。当然,作为一名女性,我也希望看到未来有更多有志优秀女性不断参与到创业大潮当中,成为对企业有责任、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担当的新时代女性。
记者:下一步,围绕企业的发展,您有着怎样的规划和工作打算?
孙琳: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围绕“点亮楼宇空间,构筑美好办公生态”的目标开展工作。其中点亮楼宇空间是针对资产端来说的,针对办公端继续去打造更好的办公环境、办公生态,帮助企业高效选址,让员工感受到我们的服务。企业只要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和工作就好,剩下的都交给我们。第二点,我们今年很重要的一个布局,就是做项目复制,寻找合适的写字楼办公场所,将我们的模板复制过去。第三点,在我们的企链板块继续做好的同时,不断丰富公司产业链条。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