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 李子路
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春潮涌动,不断迈向纵深。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深化改革寄予厚望:2013年,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第一个省份就是山东,要求山东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山东,要求山东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近年来,山东聚焦制度创新这个最核心的改革任务,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加快流程再造,大力实施“放管服”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国企国资、财税金融、扩权强县等重点领域改革提速发力,着力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将新时代山东改革开放不断引向深入。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也是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重点工作攻坚年,也就是改革攻坚年。重点工作攻坚要势如破竹、势不可挡,必须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全力冲破体制机制制度束缚,为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释放澎湃动力。
来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下一剂集约高效的猛药——
走在前列,制度创新率先突破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制度建设的分量更重。
2019年1月2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一份重要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创新的决定》。12天后,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了制度创新12个方面51项任务,鲜明提出山东深化改革的“路线图”——
山东要走在前列,改革开放必须走在前列;改革开放要走在前列,必须在制度创新上率先突破。要围绕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准发力,统筹布局重大制度创新资源,集中力量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只要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强化党的领导、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严守党纪国法、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就要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
有效制度供给不足、无效制度约束严重,是制约山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
从2019年新年伊始的省委深改委第二次会议开始,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重点研究制度创新,九次全会专题研究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全省推进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工作会议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年底的十次全会明确制度建设“任务书”……山东推进制度创新的部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破除一切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必须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持续营造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浓厚氛围。
2018年和2019年的两个夏月,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领山东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广东浙江江苏、北京雄安上海学习。两次实地学习,犹如打开一道思想闸门,让大家看到了差距,也充分认识到突破瓶颈制约,关键在制度创新,根本靠流程再造。
仅用37天!去年,青岛市即墨区空客直升机厂房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审批比过去缩短3个月,这得益于当地以容缺受理、容缺审查、模拟审批等多种举措再造审批流程。
省委、省政府把流程再造作为制度创新的核心任务、牵动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专门成立工作专班,出台《关于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的指导意见》和12个具体意见。截至去年底,全省“一云一网一平台”体系初步建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上线运行,省级1209项事项全程网办,1797项“最多跑一次”,流程再造让办事手续更简、环节更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政务环境改善,市场活力是“晴雨表”:2019年山东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总量超过1000万户,其中新登记216.8万户、增长29%,总量和增幅连创新高。
来一场刀刃向内的革命,下一剂集约高效的猛药,山东用流程再造“砸实”制度创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70多个。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管理运营机制、印发《关于明晰县乡职责规范“属地管理”的若干意见》、推出“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有效制度供给持续增强,制度环境不断改善,具有山东特点的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显现。
回望改革来路,近年来山东出现的趋势性、关键性变化,靠的是制度创新;尽快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仍然要靠制度创新率先突破。
远瞭攻坚前路,山东仍将大胆闯、大胆试、大胆改,坚决破除无效制度,改造繁冗流程,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根除痼疾动大手术,涉深水区啃硬骨头——
破除瓶颈,重点改革提速加力
越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发展形势,越要把改革作为攻坚克难的动力,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提速加力,以重点带动全局——这既是山东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的认识论,也是一以贯之的方法论。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排头兵,示范引领作用巨大。省委九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这项改革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
放眼全省45个试点开发区,这项改革正呈现出风生水起之势:青岛实行园区全员岗位聘任,选聘后5个试点功能区人员平均年龄35.5岁,并按照不低于3%-5%的比例实行末位淘汰。滨州对开发区实施跨区域整合,每个园区确定2-3个主导产业,配套2-3个产业公司,探索“一区多园、差异发展”模式。泰安高新区则通过“瘦身强体”,分别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事项和开发运营职能事项,管辖面积也由748平方公里大幅压减至277平方公里……
“根除痼疾,小修小补不管用,得动‘大手术’。”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型成的一句话,道出了改革的关键。
改革步入深水区、直面“硬骨头”,山东攻坚克难的紧迫感不断增强。
去年11月底,山东30家省属国有企业“倒计时”改革的公开承诺面向社会公示。这些承诺,涉及党的建设、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证券化等关键领域,无一例外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在省国资委办公区每个楼层的电梯口,这项改革任务的倒计时天数,每天都会更新。
“国企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不把剩下难改的问题解决掉,改革就难以取得根本性成效,甚至现有的改革成果也有可能出现倒退。”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说,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国企改革落到实处,国企才能做优做强做大。
“头拱地向前冲、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一鼓作气打赢改革攻坚战!”山东“一企一策”定下改革“倒计时”,按下“快进键”。截至2019年底,“倒计时”改革269项改革任务已全面启动,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万华集团和潍柴集团,也在一以贯之的深化改革中交出亮眼答卷:过去一年,万华化学重大资产重组及整体上市全面完成,成功研发出第六代MDI制造技术,位列山东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首位。潍柴集团对研发人员实施“前置激励”机制,让研发人员有压力、有动力,今年1月潍柴集团发动机板块销售9万台,同比增长20%,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开门红”。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从研究出台“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到实施扩权强县改革,从深化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到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的每一项重点改革,其核心无一不是解决“动力”和“活力”这两个关键问题,而最终的依归就是高质量发展。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就是最好的例证。这家“四不像”(不完全像大学、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的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不到7个月,就已经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0余个,建设各类研发机构41家,注册高技术产业化公司21家,吸引省外高端人才团队23个,累计带动全社会投资超过100亿元,形成了优质科技资源和高端人才向山东云集的聚合效应。产研院水处理绿色技术研究所所长卞卫国说,其团队由来自中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的16名专家组成,之所以落户济南,正是看中产研院需求导向、机制灵活、体系健全、国际一流的创新环境。
民营企业家们也有着深刻的感受。山东以改革精神培厚企业家成长沃土,先后密集出台非公10条、支持民营经济35条、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若干措施等多项文件举措,大大激发了企业家创业创新热情。一位外地企业家说,到山东投资由原来的“不请不来”“请也不来”变为“不请自来”“一心想来”。
转型蝶变、浴火重生,多年发展“沉疴”,在改革中一步步消化破解。
抓“国”字号机遇,用世界级平台——
互促共进,国家战略赋能改革
重大战略、重要平台在山东叠加发力,为山东改革开放提供了难得机遇。这些战略和平台既是开放的战略和平台,也是需要用改革落实的战略和平台。山东把改革和开放有机融合起来,用改革促进开放举措落地,又以国家战略赋能改革、以开放倒逼改革。
山东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继201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后,山东2019年又迎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大“国”字号战略发展机遇。
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是国家的“试验田”,探路先行任务重,必须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在上合示范区,货物运到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后,只需要提前预约,即可报关查验当场放行,大大节约了成本和时间。这是青岛海关为上合示范区“量身定制”的便捷通关政策。
除了海关17条、外汇10条,青岛金融、税务等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政策效应带来了企业集聚,2019年,307家贸易企业在上合示范区注册,企业真正感受到制度创新红利。
压缩企业办事时间几乎是所有自贸区的“标配”。烟台市推行企业开办“集成式服务”,全力为市场主体办事省时间、降成本、提效率。烟台瓦鲁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一项目从取得不动产权证到获得施工许可证,仅用2个工作日,跑出了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极限速度”。
以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成功举办为代表,山东去年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开放活动,不断把山东推向世界的前台。全方位、高水平的开放,让山东看到了与国内先进省份、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有了更为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观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建立人才和技术资本化评估新机制,上线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青岛片区打造智能登记“秒批”系统,优化海洋生物种质进口程序,探索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烟台片区推出中日韩跨国审批模式,实现跨国“零跑腿,不见面”审批……集成式借鉴、首创性改革、差异化探索,各地深化改革你追我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看齐鲁大地,青岛持续释放“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后峰会”效应,把15个攻势作为15组重大改革事项强势推进,使改革成为一个有机衔接、协同高效的整体;济南先行先试、先行先改,创新推出了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模式、“人才新政30条”等一批力度空前的改革政策,每年新增人才流入10万人……全省形成改革开放互动发展新局面。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只要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强化“一以贯之”的改革坚守,用好“一体推进”的改革方法,增强“一如既往”的改革担当,把全面深化改革一步步推向纵深,把各项改革举措一项项落实到位,就一定能不断激发出“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磅礴力量。
(□参与采写:李剑桥 张晓帆 白晓 张忠德 王健 段婷婷 从春龙 都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