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助力新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青岛市互助协会近日启动"一线联企助力行动"专项调研。3月10日,协会领导孙果林带队走访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青岛赛荧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政企深度对接,构建精准服务。
“十五年技术积淀 点亮国际舞台 ”
调研座谈会上,赛荧新能源董事长王忠锋回顾企业发展历程:公司前身青岛创铭新能源2008年即涉足绿色能源领域,2014年完成战略重组后注册资本增至4080万元,现已成为集智慧路灯、光伏组件研发生产于一体的行业标杆。其自主研发的LED照明系统曾斩获米兰世博会"双料大奖"——绿色照明创新奖与节能产品社会贡献奖,产品通过CE、FCC等国际认证,服务网络覆盖20余国。
"每盏路灯都是智慧城市的神经元。"王忠锋介绍,公司依托与高校共建的产学研平台,已取得27项专利技术,智慧照明系统可实现远程监控、环境感知等八大功能,年节能率超40%。
“三维服务体系破解成长烦恼”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共性需求,孙果林现场解读青岛创新产业服务模式:以市委市政府"创新型产业体系"战略为纲,互助协会打造"政策直通车+精准解困+项目护航"立体化机制。目前在全市已建成3个专精特新服务机构,提供从技术攻关到市场开拓的12项定制服务,特别设立企业家健康管理专班和法律支援快速通道,形成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过去申报技改项目要跑N个部门,现在工作站专员上门代办。"王忠锋感慨道。据悉,针对赛荧冲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目标,服务站已量身定制"小巨人"培育方案,重点解决高端人才引进、跨境供应链优化等瓶颈问题。
“夜间响应机制践行服务承诺”
值得关注的是,调研团队离场后立即启动"夜间办公模式",根据企业提出的海外市场准入认证、储能技术攻关等7项需求,连夜形成15条对策。协会副秘书长张洪展透露,将建立"一企一档"动态跟踪系统,每季度组织金融、科技领域专家开展专项会诊。
随着青岛新能源产业进入千亿级赛道,此类"沉浸式"企业服务已成常态。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同比增长32%,其中64%通过服务站对接获得技改资金支持。这场带着咖啡香味的深夜研讨会,正是青岛营商软实力升级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