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责任 >

八千万人迎职称改革重大变化:不唯学历论文,鼓励实绩论英雄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标题:八千万人迎职称改革重大变化:不唯学历论文,鼓励实绩论英雄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课讲得好、逻辑清晰的教学工作业绩。

  在过去的职称评定中,论资排辈、“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等现象广受诟病。如今,这一现象得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开展的职称系列改革。

  历经5年,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迎来多项重大变化。

  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改革后,如何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评价标准、评审范围有无变化?近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评价标准更“重质量”

  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评价一个人才,就是树立一个标杆。有好的标准,人才就会充分涌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此次改革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

  改革后,各系列职称评审对学历只做基本要求,主要比拼能力水平。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

  “应该说,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这位负责人说。

  同时,不数年头论业绩。改革后,更加注重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把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设“硬杠杠”。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对高校教师,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

  细化专业分类,科学评价人才

  “此次改革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细化人才专业分类,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通过改革,将高校教师划分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为鼓励科研人员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对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按个人在项目中的贡献价值进行评价。

  职称评审坚持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针对不同系列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评价和市场评价。高精尖缺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对待特殊人才有特殊政策,不搞论资排辈,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改革红利

  通过改革,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印发,明确扫清民营企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隐形门槛。

  同时,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人社部两次印发改革意见,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重点打破学历、身份等条件限制,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实现应通尽通、能通尽通。

  此外,此次改革还向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列入职称评定指标,对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优先申报、优先评审、优先聘任“三个优先”。


标题:八千万人迎职称改革重大变化:不唯学历论文,鼓励实绩论英雄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课讲得好、逻辑清晰的教学工作业绩。

  在过去的职称评定中,论资排辈、“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等现象广受诟病。如今,这一现象得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开展的职称系列改革。

  历经5年,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迎来多项重大变化。

  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改革后,如何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评价标准、评审范围有无变化?近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评价标准更“重质量”

  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评价一个人才,就是树立一个标杆。有好的标准,人才就会充分涌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此次改革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

  改革后,各系列职称评审对学历只做基本要求,主要比拼能力水平。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

  “应该说,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这位负责人说。

  同时,不数年头论业绩。改革后,更加注重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把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设“硬杠杠”。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对高校教师,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

  细化专业分类,科学评价人才

  “此次改革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细化人才专业分类,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通过改革,将高校教师划分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为鼓励科研人员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对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按个人在项目中的贡献价值进行评价。

  职称评审坚持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针对不同系列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评价和市场评价。高精尖缺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对待特殊人才有特殊政策,不搞论资排辈,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改革红利

  通过改革,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印发,明确扫清民营企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隐形门槛。

  同时,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人社部两次印发改革意见,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重点打破学历、身份等条件限制,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实现应通尽通、能通尽通。

  标题:八千万人迎职称改革重大变化:不唯学历论文,鼓励实绩论英雄

  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南京林业大学教师蒋华松依然被评为教授。他所凭借的是课讲得好、逻辑清晰的教学工作业绩。

  在过去的职称评定中,论资排辈、“弟子三千不如论文一篇”等现象广受诟病。如今,这一现象得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开展的职称系列改革。

  历经5年,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重点任务已完成,27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指导意见出炉。这一涉及全国约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的改革,迎来多项重大变化。

  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改革后,如何开展专业技术人才评价?评价标准、评审范围有无变化?近日人社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

  评价标准更“重质量”

  标准是人才发展的风向标,评价一个人才,就是树立一个标杆。有好的标准,人才就会充分涌流。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职称制度改革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着重解决评价标准简单量化、“一刀切”等问题,充分发挥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此次改革坚持把品德放在首位,倡导科学精神、强化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

  改革后,各系列职称评审对学历只做基本要求,主要比拼能力水平。翻译、演员、计算机软件等系列或专业对学历没有要求,会计、经济等系列将起点学历放宽至高中。在工程、农业等系列中,不具备学历要求的,由行业内2名以上专家推荐即可参加职称评审。

  “应该说,学历问题已不再是参加职称评审的障碍。”这位负责人说。

  同时,不数年头论业绩。改革后,更加注重业绩成果和实际贡献,以实绩论英雄。对科研人员主要看研究成果能否“顶天立地”。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主要突出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把能看病、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临床医务人员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各类教师主要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把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

  论文不设“硬杠杠”。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与临床实践相关的评价指标,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成果形式均可替代论文要求。对研究人员,强调论文质量,探索实行代表作制度。对高校教师,不以SCI、SSCI等论文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判断的直接依据。

  细化专业分类,科学评价人才

  “此次改革实行分类评价。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细化人才专业分类,科学制定评价标准。”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通过改革,将高校教师划分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学为主型对论文不做硬性要求。为鼓励科研人员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对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创新性强的重大科研项目,按个人在项目中的贡献价值进行评价。

  职称评审坚持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针对不同系列不同行业特点,实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同时,探索引入社会评价和市场评价。高精尖缺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此次职称制度改革,对待特殊人才有特殊政策,不搞论资排辈,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改革红利

  通过改革,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制约,扩大职称评价人员范围,畅通各类人才职称申报渠道。

  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一半以上。2020年,《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印发,明确扫清民营企业人才参加职称评审的隐形门槛。

  同时,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立交桥”。人社部两次印发改革意见,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重点打破学历、身份等条件限制,鼓励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实现应通尽通、能通尽通。

  此外,此次改革还向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列入职称评定指标,对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优先申报、优先评审、优先聘任“三个优先”。

此外,此次改革还向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列入职称评定指标,对抗疫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优先申报、优先评审、优先聘任“三个优先”。


  • (2023-02-08 15:26:04)
    青岛税务推出“27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让... [详细]
  • (2022-06-22 09:20:12)
    总书记挂念的“关键小事”丨呵护好孩子的眼... [详细]
  • (2022-04-25 11:57:50)
    新华时评:上海,加油!... [详细]
  • (2022-04-22 09:21:53)
    个人养老金来了 10问10答帮你搞懂... [详细]
  • (2022-04-13 09:04:31)
    新华时评:“躺平”没有出路,坚持才能胜利... [详细]
  • (2022-04-07 16:01:23)
    新华全媒+丨“放水养鱼” 助企纾困——看各... [详细]
  • (2022-04-02 09:32:52)
    248个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出炉!青岛高起点打... [详细]
  • (2022-03-29 16:05:13)
    青岛推出抗疫情促发展“暖企行动”20条措施... [详细]
  • (2022-03-29 15:14:29)
    张伯礼院士详解:为什么出现大量无症状感染... [详细]
  • (2022-03-24 10:11:42)
    快来 这些地方好玩又涨知识!青岛研学旅行... [详细]
  • (2022-03-23 13:37:22)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梁万年:需要这四个条件... [详细]
  • (2022-03-21 15:31:49)
    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青岛政企联手,两手抓... [详细]
  • (2022-03-18 09:36:28)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丨身卫“红... [详细]
  • (2022-03-16 09:23:07)
    量足价稳!青岛“菜篮子”市场供应充足、运... [详细]
  • (2022-03-15 09:24:00)
    青岛持续开展价格秩序专项执法行动,确保群... [详细]

主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承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鲁ICP备19061273号Copyright © 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法律顾问: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