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第二届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论坛在深圳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会上介绍,截至2022年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占去年新上市企业数量的59%。在科创板新上市的企业中,72%的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到2023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
同时,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带领下,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出台一系列的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政策措施。去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40多个,各地省级层面出台政策270余个。2022年全国规上工业中小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了10.5%,5.2%和1.1%。
“今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量大面广的服务型中小企业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徐晓兰表示,工信部下一步将围绕中小企业实际的困难和现实的需求,一手抓帮扶,一手抓发展,重点从五个方面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持续的优化和改善。
一是着力健全中小企业法治环境,加强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工信部将深入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强化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制度,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的账款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监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更大程度地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二是加力完善中小企业政策环境。狠抓惠企政策的落实,推动压实各方面的责任,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力争“该改的改到位,能管的管到位”,切实让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开展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赋智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等专项行动,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到今年底,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超过8万家、“小巨人”企业总数超过1万家。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入重点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
四是不断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着力提升金融的服务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的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推广随借随还贷款模式,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高效服务链上中小微企业,加大对优质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进程,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五是加快构建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中小企业,加快研制《进一步健全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通过政府主导的国家省市县4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示范平台、示范基地、特色产业集群等服务机构来提供公共服务,带动社会的市场化服务机构来提供专业服务,强化协同配合,不断提升服务的能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深入开展“一起益企”服务月等服务活动,健全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强化中小企业的国际交流合作。
此外,会上还发布了《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显示,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整体保持稳定。深圳、上海、南京、广州、北京、杭州、厦门、宁波、长沙和青岛成为综合得分排名前10位城市。
徐晓兰表示,从2019年起,工信部委托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开展中小企业第三方评估工作,四年来参评城市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长,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效果逐步呈现,进一步强化了各地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的重视,为中小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坚定了中小企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
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