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报道 >

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01日
  
         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要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要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消费在对冲疫情影响方面的重要作用。2月21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再次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疫情期间,一些时令性消费会就此“沉没”,但大部分消费只是暂时被抑制、被冻结了,疫后会逐步复苏甚至会迎来新消费的春天
  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降到最低,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何要更加重视消费的带动作用?
  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增长8%,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在“三驾马车”中的主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正值春节黄金假期,众多消费领域“急踩刹车”,居民部分消费需求“被抑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2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8.7个百分点。
  从结构上看,旅游、餐饮、住宿、文娱等消费受影响较大;从品种来看,汽车、家电、金银珠宝、服装鞋帽等受影响较大;从业态来看,大型购物中心、沿街商铺受影响较大;从模式来看,线下消费受影响较大。其中,影视消费大幅下降,2019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58.59亿元,2020年春节贺岁片集体撤档,电影票房惨淡;住宿和餐饮受较大影响,疫情期间全国各地餐饮业基本关停;交通支出降幅明显,春节黄金周全国出行人数总计1.52亿人次,同比大降63.9%;文旅产业受重创,如我省共1200余家旅游景区、502家星级饭店暂停运营,2600多家旅行社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酒店+机票”旅游产品,100多家剧院、剧场停止演出活动,2094家娱乐场所停止营业。
  总体来看,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时令属性消费就此“沉没”。包括春节假期等节日礼节性消费,当季服饰消费、冬季冰雪体育休闲消费等季节性消费。如过季的商业库存净损失。2019年我省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53亿元,春节期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占全年消费量的8%左右,其中节日及仪式性消费占其中的三分之一,据此测算,消费积压的商业库存约在1000亿元左右,其中60%的库存将来能够逐渐消化,大约有400亿元的库存将成为社会净损失。
  部分实物、服务消费“被抑制”“被冻结”。疫情冲击之下,人们消费欲望与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有的刚性需求无法释放,此时消费需求的下降并非居民的主动选择,而是防控要求之下的无奈之举,大量消费需求实际上是被隐藏或压缩的,不容易或不能够被线上新业态替代的体验式消费就成为被抑制、被冻结消费。如汽车、房地产等大宗商品消费额度较大、带动性较强,是实物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疫情汽车业、房地产的线下成交量锐减,汽车业第一季度产销下滑45%左右。因其消费额较大,消费者持审慎态度,消费需要“货比三家”“现场体验”,单纯的“线上看房”“VR看车”等实践表明收效甚微,但这两类消费不会过时“沉没”,只是暂时被抑制、被冻结的延迟消费,疫期后会复苏甚至会迎来新消费的春天。
  疫情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出现新变化,催生消费者对安全性、便利性和独立空间的消费需求,原来在犹豫是否购买房、车的潜在用户,经过疫情可能会转变为准用户。住房经过近几年中央以“房住不炒”为目标的宏观调控,逐步回归消费属性,虽受疫情影响春节返乡置业按下“暂停键”,但刚性需求并未消失,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端整体保持稳定,并没有实质改变市场需求总量。
  此外,餐饮、旅游等以人员集聚、流动为特征的服务消费也属于被延迟、被冻结消费。随着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及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们旅游消费意愿持续增强,并呈稳步提升态势,2019年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居民旅游消费占消费总支出比例达到18.8%,旅游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刚需。疫情过后人们会更加珍惜健康、渴望自由、享受生活,旅游相关的“首店经济”、文旅融合、夜经济、红色旅游、乡村休闲游等会迎来井喷式、报复性增长。
  最后,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强势崛起。2003年“非典”助力电商“首次爆发”,此次疫情有力推动了线上消费“二次爆发”。“宅经济”催生消费新形式、新业态,数字经济消费需求激增,线上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远程办公、线上诊疗、网购、网络教育、生鲜配送等,有效弥补部分社会功能,缓冲疫情对群众工作、生活的影响。远程办公迎来大发展“元年”,全国第一次如此大规模、普遍性的远程办公;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手游、直播、网播电影、短视频等,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精神文化需求,新零售、数字金融等消费惯性形成及渗透度提高,加速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进程。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压船石”和“稳定器”,尤其在海外疫情蔓延、国际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必须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以稳消费助力稳增长
  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船石”和“稳定器”,消费相比于投资和出口,具有更大的恢复空间和回补潜力。
  消费具有平滑性,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整体生活水平和永久收入能力。消费者会在生命周期内基于永久收入来安排消费,其消费水平不取决于收入、灾难等短期冲击。经济发展平稳和良好就业率,将为保持消费水平提供坚实支撑。
  消费具有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如有些家庭的春节旅行计划没有完成,年度消费计划不会取消,会在“五一”“十一”或其他假日里回补。
  最后,经验表明,突发性事件后人们会通过购买和消费化解灾难造成的精神压抑。如美国人在“9·11”事件之后,掀起一波购物热潮,价格昂贵的耐用品如高档小轿车、旅行房车、高档电子产品等平时积压的需求被充分释放。2003年“非典”疫情导致我国第二季度消费低迷,但居民在下半年及第二年的消费实现超常增长,具有明显的补偿性。
  因此,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必须作为全年的一项“重大战役”抓牢抓好。
  同时,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国外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应对疫情冲击必须依靠强大的国内市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消费刚性强、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必须有效提振消费信心,充分发挥稳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
  稳消费要“两手抓”:一手抓“回补”,就是把那些因为疫情耽误、延后的消费补回来;一手抓“释放”,就是把潜在的新兴消费、软性消费、隐性消费释放出来。
  要突出抓住最具潜力的消费领域,在消费类型方面更加注重服务消费,在消费时间方面突出假日和夜间消费,在消费模式方面加快培育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在消费区域方面重点发动县域消费新引擎,在消费群体方面着重增强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
  要以疫为机,化危为机,立足新需求,抢抓新机遇,把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紧密结合,在保持传统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将发力点放在新兴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智慧医疗、在线教育、健康产业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生力军,推动我省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质量更加提升、消费结构更加提质、动能转换更加顺畅。
  既要“短刺激”,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让消费快速升温;又要“长计议”,提升居民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优化消费环境,增强居民长期消费能力
  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双管齐下,既要“短刺激”,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发放消费券等形式,在较短时间内让消费加快升温;又要“长计议”,着力打通消费领域堵点痛点难点,破除制约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消费制度,优化消费环境,建立消费增长长效机制。
  稳就业是稳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恢复和回补,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和就业发展状况。要以稳就业夯基固本,重点做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通过减负、稳岗、扩就业、强技能、优化就业服务等,多措并举确保就业大局稳定;通过挖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潜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努力推动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持续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意愿。
  着力“补短板”,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推进5G商用化步伐。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完善农村寄递物流服务,释放县乡“下沉市场”消费潜力。打通农产品上行仓储物流链路,增加生鲜产品冷库与网销产品仓储网点,着力实现当日田间采摘、隔日送达餐桌。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整合资源渠道,组建集互联网+分享经济、社群电商、新零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线上超市,提高在线平台与企业业务适配度、精准度,发展“互联网+零售+配送”模式,探索同城同区域“无接触”服务。加快推动社区便民商圈建设,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加强数据互通共享,加大优质数字内容供给,形成在线消费供给与需求协同发展格局,带动5G手机、VR/AR、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等终端消费。
  着力“优政策”,协同发挥导向作用。积极稳定汽车、房地产等大宗商品消费,因地制宜出台“汽车下乡”、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取消或减免购置税、开展汽车以旧换新、解禁皮卡车进城等举措促进汽车消费;适当调整房地产政策,如放宽预售条件、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延缓公积金月供以及下调公积金首付比例等激发房地产消费。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山东人游山东”等系列主题消费振兴计划,大力助推文化、旅游、娱乐等体验经济消费。探索发行“消费券”,配合推动复工复产。既要考虑照顾餐饮、文娱、旅游等受冲击较大行业,也要使“消费券”能够发挥一定的民生保障作用,通过向特定人群(如低保和困难家庭、企业退休职工、学生等)发放,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家电、手机等产品。政府引导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助力脱贫攻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稳步提升居民工资性收入,继续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低个人收入所得税最高税率等,将初次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保障居民持久收入的稳定增长。
  着力“创环境”,营造消费良好氛围。领导干部带头,对于提振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应进一步适当延长假期时间和更大力度执行带薪休假制度,探索周末2.5天休假模式。强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加强种植养殖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食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风险可控。对住宿、餐饮和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加大卫生安全消费环境建设,推动实行分餐制,继续推进垃圾分类与规范化处理,打造健康绿色品质消费文化。加快推进景区升级改造和管理服务提升,为疫后文旅业强劲复苏创造更优体验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对无人经济相关的安全标准、行业准则等立法,强化新业态行业监管。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力度,将部分公共卫生用品纳入到国家应急保障机制。(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科技副职专委会会长)
  • (2023-02-09 09:21:44)
    新华社评论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 [详细]
  • (2023-02-08 15:27:15)
    元宇宙公园开工、5个“城中村”拆迁改造…... [详细]
  • (2023-02-08 15:09:51)
    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详细]
  • (2023-02-08 15:03:11)
    时政新闻眼丨第10次开讲“新年第一课”,习... [详细]
  • (2022-11-01 16:55:38)
    党的二十大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在青岛地区发... [详细]
  • (2022-11-01 16:53:48)
    一座城的最高礼遇!青岛11月1日,感谢企业的... [详细]
  • (2022-11-01 16:52:17)
    青岛市“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服务正式启用... [详细]
  • (2022-10-21 11:04:17)
    微镜头:习近平这些话蕴含哲理 催人奋进... [详细]
  • (2022-10-10 16:15:56)
    新华全媒+丨“夸父一号”开启太阳探测之旅... [详细]
  • (2022-10-10 16:08:15)
    筑牢民族复兴的坚强保障——从“奋进新时代... [详细]
  • (2022-10-10 15:32:26)
    国家级示范公示,青岛入选!... [详细]
  • (2022-10-10 15:30:51)
    近40城支持多孩家庭买房:增购房指标、发补... [详细]
  • (2022-10-10 14:39:40)
    围绕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青岛全面... [详细]
  • (2022-08-18 10:31:13)
    用心用情守护美丽黄山!今天,李培生胡晓春... [详细]
  • (2022-08-16 10:29:54)
    看图学习·十年画卷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 [详细]
-->

主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承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鲁ICP备19061273号Copyright © 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法律顾问: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