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陈志伟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青岛一直高度重视将科研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并作为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的重要一环。
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揭牌。
海洋科技产业集群再添“生力军”
青岛再次迈出探索的步伐。1月14日,以“引领海洋科技产业,驶向海洋经济前方”为主题的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2021学术年会——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专场活动举行,会上宣告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调整组建,加入青岛市属国企集团行列,开启了打造海洋特色创新型企业集团的新征程,海洋科技产业集群再添“生力军”。
当好海洋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青岛市一方面加快推动高端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向蓝谷集聚,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龙头打造世界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一方面科学组建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推动更多海洋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
“青岛的海洋教育、海洋科研在国内有非常突出的优势,同时我们在海洋观测探测、信息大数据、海洋生命、物理海洋等,研发和产业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表示,国实集团成立后,要把海洋国家实验室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运作方面加上更多的市场逻辑,在产学研合作当中要有市场化基础、企业化手段,要更多依靠科技企业的力量。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2015年试点运行以来,聚焦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需求,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坚持以目标定任务,以任务定团队、建平台、汇资源,加快打造跨学科、大协同的全球海洋科技创新高地,为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建设探索了道路,产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栽毅表示,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青岛市的支持下,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超算升级项目形成的资产无偿划转给国实集团,壮大国实集团资产实力;将形成的“问海”商标和一大批专利等知识产权委托国实集团转移转化,成为国实集团重要的成果供给源头;共同承担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任务,携手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
活动现场,国实集团与算能科技、中科海迅、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青岛联通、浪潮集团、青岛海投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洋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哈工大创新发展中心等企业签署战略协议,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聚集科技、产业、资本等资源,开启打造海洋特色创新型企业集团的征程。
中国联通青岛分公司林军总经理告诉记者,中国联通作为通信领域的领军企业,未来将与青岛国实集团在超算与大数据、5G入海、海洋物联网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为海洋强国建设做贡献。
以青岛蓝谷为核心的东部湾城,已聚集起一大批“国字号”科研大项目和国内外知名高校。(资料图)
超算与大数据应用、智慧海洋应用取得新成果
近年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通过实施“问海计划”,已形成了以浮标、潜标、滑翔机为主的全海深谱系化立体观测装备体系:“海燕-X”水下滑翔机工作深度达到10619米,“海燕-L”长航程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运行超过300天,航程超过4000公里,深海4000米自持式浮标获取130个温盐剖面,“海瞳”深海相机拍摄深度达到10911米,深远海水下电磁测量系统在小型移动平台上实现2000米级水深剖面的环境数据采集。海洋观、探测装备迅速发展为下一步全面构建“透明海洋”立体观测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活动现场,国实集团发布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产生的海洋智能装备、超算与大数据应用、智慧海洋应用服务等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将在国实集团的服务下,进行转化、落地。
以大数据应用为例,数据汇集到一起就是一个拥有海量资源的“宝库”,需要进行挖掘、分析才能综合应用,这都离不开强大的计算能力。青岛超算与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贾东宁表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技术方面拥有强大的算力支撑能力,为大数据挖掘应用,甚至流转、确权、定价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拥有在多个海洋细分领域分析数据价值、寻找数据应用的能力,为相关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支撑。
“国实集团的超算拥有巨大的算力,可以进行以前想做而做不了的大型复杂计算”贾东宁介绍,利用超级计算机,在宏观尺度可以计算整个地球的海洋大气、地质构造甚至天体运行,在微观尺度可以计算分子、原子构造,计算生物分子结构、材料分子结构等,既可以模拟几千几万年时间长度变化,也可以模拟纳秒、皮秒、飞秒的动态。在保障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进行前沿科技研究的同时,对社会开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活动现场,青岛国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苏亮发布了智慧海洋模块化软件服务系统。
“智慧海洋模块化组件系统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海洋观探测装备形成的观测体系和大量海洋数据积累为基础,面向港口航运、海上养殖、海洋环境保护、渔业渔船管理、海洋科普教育等涉海软件具体应用需求,进行模块化整合开发,真正服务于海洋开发与海洋治理。”苏亮介绍,整个系统模块化封装,分为海洋通用功能模块和具体海洋产业功能模块两个部分,其中,通用性模块包括水文气象预报模块、海域底质模块、雷达观测模块等。领域专用模块,包括海洋牧场环境监测模块、海上落水追踪模块以及航道管理模块、陆源污染物管理模块等。
“以海洋预报模块单元为例,依托国实集团超级计算机算力的支撑,我们建设了一个三层预报模型。第一层是包含我国最关心的一带一路区域的‘两洋一海预报’模型,该模型是目前在一带一路区域精度最高的预报模型,能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的船舶航行、海上活动等提供基于国产预报模型的预报服务。第二层是我们的黄渤海区域预报,包含浒苔预报模型、胶州湾水质生态模型等,为近海产业提供预报支撑服务。第三层是典型应用预报,针对港口、养殖区、海上平台海域等局部区域的预测预报需求,开发的精细化预报模型,精度可以达到50米以内,能给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苏亮说道。
“软件的背后就是服务,将技术、经验、设备和数据以软件定制的形式,提供给涉海单位与企业。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国实集团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职能,促进海洋产业发展,用科技让海洋为人类造福。”苏亮表示。
资料图。
努力建设千亿级创新型企业集团
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明确“支持青岛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青岛市将围绕进一步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总体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家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示范区、海洋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目前,青岛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近30个国内一流海洋科研机构,占全国1/3以上;拥有涉海两院院士20余位,占全国总数的近70%。除中国海洋大学等本土涉海高校外,已有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等高等教育机构在青落地运行,进一步增强青岛海洋发展的魄力。
“青岛以‘海洋科技名城’著称,在海洋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也蕴藏着巨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潜能,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海洋科研成果与经济联系不够紧密的深层次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破解。”王栽毅表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发力点对准海洋产业集群,发挥市场力量,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与资本、产业的紧密对接,打通成果转化的链条,真正把青岛海洋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未来,国实集团将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众多高校、科研院所,整合科技、市场、资本和政策资源,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以海洋为显著特色,在国内具有行业领导力、在世界拥有较强影响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流创新型科技企业集团,推动海洋与信息产业聚集,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希望未来5-10年的时间,国实集团能够形成一个产值超过千亿的大型的创新型企业集团”,王栽毅说,随着国实集团将资产实力转化为资本实力,进一步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逐步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体系,将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及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为青岛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