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营企业发展,青岛再次拿出诚意和决心。
10月13日,青岛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听取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审议有关制度和事项,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
会议传递出强烈而鲜明的信号:把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动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
会议还指出,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定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倍增发展,积极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24条产业链建设。
十年来,民营经济在全国经济大盘中的比重稳步上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在青岛,民营经济更是绝对的“主力军”,占全市GDP、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新增就业、市场主体比重分别达到50%、60%、70%、80%、90%左右。
今年,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疫情多发散发,不确定因素增多,但青岛民营经济依然逆势上扬,前8个月各项指标顶住压力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这种韧性也体现在大量优秀民企的竞相奔涌。工信部发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青岛新增54家“小巨人”企业,总量达到151家,稳居北方第三城。山东省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青岛上榜的百强民企达到15家,再创历史新高。青岛市工商联公布的2022年青岛民营企业100强,营收总额超100亿元的民企有24家,比上年增加5家……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青岛将以更大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策服务效能,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实现更加茁壮成长。
01
点多面广,绝对主力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稳住占据市场主体绝对多数的民营经济,就是守住经济的元气,为稳增长积蓄基本力量。
1-8月份,全市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18万户,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99.2%。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7.2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总量的98%。截至2022年8月,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7.8万户,同比增长5.2%,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3%。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2.3万户,同比增长7.1%,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4%。
197.8万户民营市场主体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917户,位于深圳(2113户/万人)、西安(2057户/万人)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这些量多面广的民营市场主体,在繁荣市场经济、促进进出口、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扛起了“顶梁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活力和发展前景。
市场主体稳健增长,占比超9成。1-8月份,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7.8万户,同比增长5.2%,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3%。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2.3万户,同比增长7.1%,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4%。
民间投资贡献突出,占比近6成。1-8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8.9%,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519个。
民营外贸稳中提质,占比近7成,1-8月份,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4086.8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同期全市外贸总值的69.2%,高于全国占比19.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进出口增长8.2个百分点。
吸纳就业更加充分,占比超8成。1-8月份,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23万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81.8%,继续发挥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
作为投资主力军的民间投资也是市场活力的直观反映。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8%,高于全省民间投资增速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企业家对市场一线的变化最为敏锐,民营企业的投资意愿往往代表着对市场前景的真实判断。在民间投资增长普遍乏力的大背景下,青岛民间投资的稳健表现可圈可点,展现企业家对在青岛长期投资的信心。
以高端汽车音响、智能座舱科技等为主要产品的歌尔丹拿全球总部落户;德盛利智能物流仓储成套设备生产项目三期开工,主要建设年产5万车位的智能立体停车设备生产线、配套厂房及配套设施;铠硕机械改造提升项目开工,生产节能高效率智能化织布机,预计达产后可年生产喷水织布机及喷气织布机4000台……
一大批围绕“四新经济”的民间投资项目拔地而起,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加速需求潜力释放的重要引擎。
02
要“铺天盖地”,也要“顶天立地”
既“铺天盖地”又“顶天立地”,是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长期以来,缺少“大块头”民企一直是青岛的一大短板。不过,随着对民营经济的精心培育,青岛民营企业的实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前不久发布的2022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青岛共有15家民企上榜,敬业富山和兴华建设两匹新上榜的“黑马”表现尤其突出。从2019年的8家到2020年的12家、2021年的13家,再到今年的15家,青岛逐渐扭转了此前民营大企业数量不足的局面。
2022年青岛市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也显示,百强民营企业营收总额达到8331.21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高于全国500强企业增速。
同样划出一道上扬曲线的,还有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增长轨迹——从第一批5家、第二批42家、第三批50家,再到第四批54家,青岛“小巨人”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总量达到151家,稳居北方第三城。
这151家“小巨人”企业中,先进制造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多集中在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传统优势产业,具备硬科技实力和高成长性,成为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约半数“小巨人”企业的主导产品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为10%-40%,个别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惊人的100%,处于不可替代的领导者地位。近七成“小巨人”企业已经上市、正在上市或未来有上市计划,上市意愿和能力明显大幅提升。
而这个群体还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青岛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654家,较去年增长50.1%;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0家,较去年增长32.7%;拥有省瞪羚企业220家、省独角兽企业8家;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较去年增长56%;13家企业入选2021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数量列北方城市第二、全国第五位。
可以说,“参天大树”和“灌木丛”共融共生的大中小企业融通生态已经形成,让城市的产业生命力更加旺盛。
03
最大程度发挥政策实效,协同发力惠企
民营经济的优异表现,离不开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同向发力,这也是青岛民营经济逆势上扬背后的密码。
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民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从年初开始,青岛就陆续出台《青岛市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青岛市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尽最大努力帮助市场主体减负增效。
相关数据显示,政策合力的效果已经显现,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激发。
在纾困政策落地上,落实减税降费、国有房屋房租减免等政策,截至9月底,累计为企业退税、减税、缓税、降费542.8亿元,减免房租4.1亿元。升级“青岛政策通”平台,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408万次,汇集政策信息2万余条,7800余家企业完成项目线上申报。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惠企纾困政策宣讲,服务企业超100万家次……
在发展环境优化上,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欠款32.4亿元。开展“蓝色风暴”涉民营中小微企业专项执行行动,执结拖欠账款13.9亿元。在2021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青岛列全国第11位,较上年提升6位……
在产业协同发展上,围绕24条重点产业链,发挥47家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创新举办智能家电、人工智能等多场产业链“卡位入链”对接会。举办“专精特新”企业新品发布会。承办工信部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创造的青岛模式被全国推广……
在创新引领发展上,完善“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举行民营经济创意会,在全国首创“云上研发中心”模式。深化“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分行业、分领域发布“工业赋能”场景清单和“未来城市”场景清单……
在金融活水滴灌上,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增加信贷供给。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政策,为1223家(次)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58.07亿元。截至8月末,全市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1.62%……
此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助企惠企政策,加大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稳岗用工、拓展市场等方面支持力度,最大程度发挥政策实效。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稳定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支持民营企业倍增发展,积极参与实体经济发展和24条产业链建设。
面向未来,青岛将锚定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壮大计划,不断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想民企之所想,急民企之所急,解民企之所忧,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青岛民营经济将实现更高的飞跃。
作者|周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