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迎来重大利好。
11月1日起,由国务院公布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聚焦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明确向社会释放扶持发展的强烈信号,推动个体工商户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简单来说,就是让上亿个体工商户活得更好。
量大面广的个体工商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潜力和韧性所在。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面对各种压力挑战中保持韧性活动,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个体工商户的活跃发展。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1.11亿户,占我国市场主体总量(1.64亿户)的2/3,带动就业近3亿人。其作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受疫情因素等影响,个体工商户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
如何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条例》的出台如同时一场“及时雨”,让亿万个体工商户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在青岛202万户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就有124万之多,是青岛保就业、保民生和稳经济的关键,这支庞大的有生力量更是“个转企”的强大后备军。
这几年来,青岛从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实际困难出发,发挥政策合力,在降低经营成本、增强服务保障、强化金融帮扶、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作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个体工商户的负担,激活了“一池春水”。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1万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1.8万户。个体工商户的蓬勃之态,恰是个体私营经济韧性十足的直接体现,更是青岛经济发展活力的生动注解。
“小个体”需要大保护。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壮大,多措并举,汇聚合力,优环境、增底气、添信心,个体经济一定能迸发出更多新的活力,高质量发展的前景一定越来越好。
1
小个体有大数量——
8个青岛人就有一个“小老板”
从清晨水汽袅袅的早餐店,到深夜畅饮“撸串”的夜宵摊,再到时尚潮流的沿街服饰小店……街头巷尾,衣食住行,处处可见个体工商户的身影。
个体工商户俗称“百业”,这种以自然人身份从事手工业、小商业经营的形式,在我国几千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
1979年9月,国家恢复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当时全国个体工商户数量不到1万户,占市场主体比重不足1%。
同年,原青岛市工商局《关于个体工商户批准和管理试行办法的报告》获批,岛城第一批个体户诞生。
青岛最早一批个体户干的都是些小营生,比如修理电器、卖烟酒糖茶小百货、做小吃、干理发等等,还有市场上一些贩售蔬菜水果日用品的游商浮贩,由政府部门加以引导取得了合法身份。
个体经济的兴起,激发了市场化的变革,青岛第一批正规的农贸市场就在此时诞生。
老一辈青岛人熟知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也是同时期成立的,那里的个体户们真正赶上了改革开放后流通领域的第一波市场化,诞生了青岛第一批“万元户”,相当一部分也成长为青岛最早一批的私营企业老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下,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个体工商户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2012年末,全国个体工商户数量突破4000万户,2021年底达到1.03亿户,吸纳就业人数增长至现在的2.76亿。
近十年来,我国新设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速11.8%,较十八大之前高出近10个百分点,83.2%的个体工商户是十八大以来成立的。
近年来,青岛个体工商户发展呈现喷发之势,在各类市场主体中“唱主角”。
青岛市场主体总量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前2012年底突破50万户,到2016年年底突破100万户,再到2022年5月突破200万户。10年间,市场主体总量不断翻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2020年和2021年,全市每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30万户,平均每天就有八九百个市场主体“呱呱坠地”。
个体工商户更是活力十足。据统计,2011年底,青岛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只有32万户。到2021年底,全市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超120万户,占市场主体总量(195万余户)的61.78%,同比增长7.32%。短短10年间增长了近3倍。
在市场复杂多变的当下,个体工商户仍表现出充足的韧性。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01470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18552户,占比58.84%。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021643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242900户,同比增长4.12%,占比61.48%。
它们是铺天盖地的“人间烟火”。对于常住人口超千万的青岛而言,个体工商户就有124万,这就意味着8个青岛人里,就有一名“小个体”。这恰恰是社会创业创新有活力、市场主体有信心的体现。
也正是这些活跃在大街小巷的个体工商户,给消费者带来多种多样的选择与体验,给城市增添了无限烟火气、浓浓人情味,编织着民生的幸福感。
2
小个体有大能量——
保就业、保民生和稳经济的关键
生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可能想象不到,在四十多年前,想随时随地下馆子并不容易。那时不仅饭店少,而且大多是国营饭店,可供选择的余地不大。正是大批个体工商户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22年,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从不到1万户猛增到如今1.11亿户。如此数量庞大的个体工商户分布在各行各业,不仅极大丰富了商品种类,而且活跃了市场,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秤砣虽小压千斤。小小的摊位,不大的作坊,看似不起眼,但一头连着从业者的生计,一头连着大众的消费。
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作为全省个体工商户数量第一大城市,个体工商户一直是青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截至9月底,青岛实有市场主体超过202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24万余户,占比超过六成。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生生不息,已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能。在最近的五年间,青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2021年突破1.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6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202.9万人……200万户市场主体的蓬勃健康发展,稳住了城市运行的基本盘,推动了青岛经济行稳致远,成为稳就业的“顶梁柱”
“小个体”有大影响。对于社会来说,个体工商户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毛细血管”,也表征着供应链条的完备程度和市场的活跃程度。
特别是近年来,网络直播、微商电商、新个体经济层出不穷,个体工商户中已经有将近30%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为青岛经济转型注入了新活力。
“小个体”是百姓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绝大部分集中在服务业,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居民服务等业态为主,小店商铺里藏着事关百姓生计、生活的大账本。这些家门口的小面馆、理发店、小超市的经营者依靠勤劳致富,成为畅通消费的微循环通道。
个体工商户中从事第三产业的占比已超过九成,他们以个人和家庭的形式直接开展经营,机动灵活、便捷高效、反应迅速,能够及时捕捉到市场新的需求和动态,为老百姓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确保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
从对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来看,个体工商户平均从业人数为2.68人,以此推算,青岛个体工商户解决了全市30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这不仅使广大劳动者获得稳定收入,而且还解决了数百万家庭的生计问题。
在青岛的经济结构中,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个体私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超98%,承载了数百万人就业,推动了青岛市经济总量、城市财力和社会财富稳定增长,成为支撑青岛市经济长期向好的重要基础。
经济转型和科技发展成为个体工商户的强劲东风。随着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包括网络直播、电商微商在内的“新个体经济”也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力量。这就为促进发展、规范秩序、优化管理、完善服务,提出了新课题。
《条例》的实施,以一部专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行政法规,从制度层面明规定矩、稳定预期,不仅正当其时,而且为个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制度环境,必定能激发出个体工商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3
小个体有大未来——
让个体户生得下,又要长得大、活得好
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孕育了市场经济的细胞,培养了市场机制的基因,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容否认的是,近年来,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也遇到了难题。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之下,个体工商户体量小,抗风险能力差,受冲击更加明显,一些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举步维艰。而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又多针对企业,作为自然人的个体工商户不能被及时惠及。
既要生得下,又要长得大、活得好,需要立足眼前困难,着眼长远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全方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
新《条例》中诸多规定,一经公布,便赢得诸多喝彩声。无论是加大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禁止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违约拖欠个体工商户账款等“硬杠杠”,还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允许个体工商户直接变更为企业等新红利,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政策,有利于个体工商户抗风险、降成本、增信誉,不断做大做强。
抗击风浪的一叶扁舟,最需要的就是暂避风浪的港湾。前不久,为了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青岛市场监管局、青岛市总工会等15个部门联合推出首个“全市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从拓展融资方式、落实税费减免政策、服务就业创业、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度等8个方面入手,以解决百业万户面临的“急愁盼难”问题。
而其“讲政策、送服务、办实事、促发展”的主题,与《条例》的精神不谋而合。此外,青岛相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举措,集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各项降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并通过在资金帮扶、政策扶持、政务服务等方面亮实招、出硬招,为青岛广大个体工商户暖心定神。
近年来,青岛把简政放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先手棋”,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为他们厚植发展壮大的土壤。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要在“发展”,重在“促进”。这不意味着支持帮扶之举只适用一项政策、采取一种方式,而是要在政策实施中更加注重精准精细。
《条例》将个体工商户大致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个类型,分别着眼于“活下来”“持续经营”“发展壮大”三个目标,对其实施分类培育和精准帮扶。
譬如对盈利水平比较低、勉强维持经营状态的“生存型”个体工商户,可以通过困难救助、费用减免等方式尽量维持其正常经营,为家庭提供基本收入来源。对规模较大、收入可观的“发展型”个体工商户,积极引导他们在自愿基础上转型升级为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从优化经济结构层面而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扭转个体工商户在市场主体中占比居高不下的局面,加快个体工商户转为小微企业的步伐。
在青岛今年一季度新登记的6万多户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40.87%,超出全省12个百分点,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占比不足六成;而在前三季度统计中,新增企业占比略升为40.93%。在细微变化中,可见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
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从各方面着手让更多的个体工商户破壳而出,也要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全方位保护其根本利益,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个体工商户不断发展壮大。
好政策要“写在纸上”“挂在嘴上”,更要“走在路上”“落在脚下”。
政策已然出台,但要真正落地见效,还需要各地各部门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落实,一步一个脚印,下好绣花功夫,让看得见、抓得住的实惠送到个体工商户手中,为青岛个体工商户顶住下行压力、赢得发展先机再添一把火。
作者 |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