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琛 报道
本报济南讯 为认真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联合印发了《山东省“金融诊疗”助企行动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旨在发挥金融支持优势,对原本正常经营、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冲击影响,生产经营和资金周转遇到现实困难的市场主体,通过精准“问诊”、联合“会诊”、辨症“施治”,助力企业顺利“康复”,确保全省保市场主体和稳就业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方案》提出,诊疗工作机制各部门应在坚持精准识别、多方“会诊”、分级“诊疗”、辨症“施治”、市场法治五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快出台、落实相关稳企业保就业支持政策,备足备精“政策工具包”,提升问诊会诊和后续诊疗救治实效性。其中,人行济南分行将加快推动新增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使用,推进LPR降成本改革加速落地,持续完善银企高效对接工作机制,建立民营市场主体发债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金融债券发行支持机制,落实好各类创新政策工具的有效应用。
山东银保监局将持续推动落实为符合条件、流动性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还本付息安排,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督促辖区银行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贷款在小微企业贷款中的占比;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落实落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提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减少小微企业贷款对抵质押品的过度依赖等具体要求。
山东证监局将推动落实有关资本市场政策,推动新三板、创业板改革的政策效应尽快释放,推动优质市场主体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积极争取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提升市场主体参与度。
省财政厅将研究出台优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运行相关政策;弱化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盈利性和代偿率等指标要求,强化新增业务量、重点领域企业担保额等要求,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探索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广泛参与,出资入股与无偿捐资相结合的多元化资金补充机制,指导有条件的市级政府因地制宜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探索研究对使用人民银行再贷款的地方法人银行的激励措施。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将牵头落实好实施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推动企业上市,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等工作,为市场主体经营存续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各行业主管部门注重现有政策的落实落地,主动向企业宣传推介政策。结合全省保市场主体工作方案要求,对能够出台的支持保障类政策,能够与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有效衔接的市场主体激励政策等认真研究、及时出台。对所辖领域市场主体底数、结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深入细致摸排,及时调度、汇总需问诊会诊企业名单并按照“三个区分”原则做好前期筛选,保证名单要素齐全、名单质量可靠。
记者了解到,根据《方案》,诊疗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在确定诊疗对象名单后,由主办银行制定诊疗方案,实施纾困救治。救治过程中,将注重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智力支持的有机结合与效应的协同发挥。资金支持过程中,注意配套政策跟进,重点解决担保抵押不足问题,提升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积极性。救治各方将最大限度降费让利,降低企业承担的资金成本。对遭遇发展瓶颈期或遇到法律纠纷企业,注重企业咨询服务、法律援助等智力支持,实现“融资、融策、融智”全方位帮扶。问诊会诊和诊疗救治过程坚持全环节管控、全流程“护理”,市场主体经治疗“康复”后,继续保持一定频度的常态化跟踪联系,做好后续服务。
《方案》同时明确,诊疗工作机制各部门在工作中要注意将现有支持政策与诊疗行动有机结合,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工作专班和定期会商机制,对问诊会诊过程中发现的共性堵点、难点和问题及时予以疏通解决。建立信息共享和定期监测机制,提升工作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