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过亿”的大省,山东正在率先谋划走出一条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发展大势、彰显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1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城镇化发展思路、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明确提出,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成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新标识,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更加凸显,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最新发布的《山东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底,山东省常住人口为10165万人,即便按照静态测算,“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有超过500万人落户城镇;到2035年,将有超过1200万人落户城镇。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支撑,也是山东实现进阶的关键力量。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未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市民,将为山东城镇化注入强大动力,将为山东各大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作为山东城镇体系的龙头、核心,青岛在集聚人口等要素上更占优势,责任更大,机遇也更大。
《规划》赋予青岛一系列重任——
支持青岛开展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
在青岛等地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青岛未来产业集聚区;
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推动青岛提升能级;
加快提升青岛开放创新功能;
以青岛为核心,聚集形成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一体联动发展的沿海城镇高质量发展带;
支持青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支持青岛打造北方消费中心和重要国际消费目的地;
……
在人口集聚上,青岛已经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青岛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21青岛统计年鉴》显示,2020年,青岛市常住人口为1010.57万人,较上年增长18.27万人。这是2011年以来十年间,青岛市常住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一年。
顺应、抓住山东这一轮城镇化的大潮、机遇,青岛城镇化水平将再上一个台阶,经济社会发展也将迎来新局面。
01
“双过亿”大省,探路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雄厚内需潜力,是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组成,一头连着现代化生产、生活、安全、治理方式,是高质量供给体系的主要载体,对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89%,城镇人口超过9亿人,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镇化为山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期间,山东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57.01%提高到63.05%,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累计超700万人。山东城镇布局形态不断优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以占全国1.6%的国土面积分别承载了全国7.2%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形成了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党中央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作出部署。
当前,我国城镇化质量总体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不充分,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加力,必须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积蓄动能。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双过亿”的大省,率先谋划走出一条体现时代要求、顺应发展大势、彰显山东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是展现山东担当的战略考量,也是实现山东未来愿景的必由之路。
此次印发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共6章、26节、2.6万字,是指导全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基础性规划,明确未来一个时期全省城镇化发展思路、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对提升全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确立的“主题”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主线”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重点”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向”是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
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三个概念好理解,“双向化”是《规划》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如何理解?
对此,山东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春雷表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开放的城镇化形态,体现在城市的“聚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有机统一、城际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城市与农村双向互动等方面。
“为此,《规划》提出,优化全方位开放布局,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加快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形成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改革成果,全面推动国内国外、区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产业协同发展。”
理念先进,路径清晰,措施得当,山东城镇化的前景令人期待。
02
晋级特大城市后,青岛城镇化还需提速提质
城镇化是推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最大动力之一,也是塑造大青岛的最大动力之一。
青岛独特的区位和地理格局,决定了青岛独特的城市生长路径:从建置之初的偏居一隅、带状发展,到东进、西跨、北拓,从“环湾”,到“跨湾”,再到“拥湾”。短短130年间,青岛实现了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的嬗变,变化可谓翻天覆地。
青岛国际化大都市空间格局基本建立,“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外围组团—重点镇、一般镇”的市域城镇体系构建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国际化大都市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城市体格更加健硕,承载力、辐射力显著提升,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近年来,青岛城区规模快速扩张。2010年-2020年的十年间,青岛城区常住人口从276.2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601万人,增加了325万人,增幅达到118%,翻了一番还多,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逐步成为市民。2016年,青岛城镇化水平首次突破70%,迈入城镇化后期成熟发展阶段。2018年,城区常住人口首次突破500万人,晋级特大城市。第7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常住总人口达到1007.17万人,首次突破1千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34%,居全省首位。
城镇化的进程,就是青岛空间腾挪、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收获和经验,也有教训和不足。比如,人口流动活力不足,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产业发展动能不强,竞争力仍较弱,交通路网衔接不畅,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南北与城乡差距大,规划布局统筹不够,等等。
与此同时,与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城镇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显示,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已达到21个。青岛常住人口位列全国第13位,城区人口位列全国15位。
如果以城镇化的核心指标“城镇化率”来衡量,青岛仅以76.34%的成绩位列全国第35位。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态势从未像今天这样明显。
城镇化率不高,意味着青岛作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还不够强,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还有待提升。
青岛需要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来破解这些问题和不足。
03
这些任务完成好了就是机遇
如何推进?山东此次印发的《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已经做出了全盘部署。除了普遍遵循外,青岛应着力完成好被赋予的一系列任务。
在推进智慧城镇化上,《规划》提出,加快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支持青岛建设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局;支持青岛开展全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在青岛等地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造青岛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等等。
青岛把数字化转型放在重要位置全力推进,“数字青岛”“智慧青岛”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市、区两级已全部纳入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位列“2020中国数字城市百强榜”第7,工业互联网快速推进,上榜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整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青岛科技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创新活力不断涌现。在《全球创新指数2021》榜单上前进16位,升至全球第53、全国第10,连续两年成为全国进步最快城市;位列中国科技创新竞争力城市第10、较上年前进5位;在刚刚发布的2021科技创新百强市总榜单中,排名第九。
这将成为青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手。
在推进均衡城镇化上,《规划》提出,推动济南、青岛提升能级联动发展;加快提升青岛开放创新功能;以青岛为核心,聚集形成潍坊—烟台—威海—日照一体联动发展的沿海城镇高质量发展带;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构建中心凸显、内联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支持青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等等。
青岛的龙头作用主要体现在城市能级上,作为全省经济第一市的地位愈发牢固,首位度也提高到17.06%。但与深圳、苏州等先进城市相比首位度还不高,青岛城市能级、辐射力、引领力还有待提升。《规划》提出的这一系列任务,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青岛的城市能级,要抓实抓好。
在推进双向城镇化上,《规划》提出,高水平建设胶州“一带一路”省级综合试验区;推进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支持青岛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高水平建设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支持青岛打造北方消费中心和重要国际消费目的地;打造青岛智慧农业试验区。等等。
城镇化不是以牺牲乡村利益为代价的,不应在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同时,筑起新的藩篱。新型城镇化应当是开放的城镇化,是融合发展的城镇化,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城镇化。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历来是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是内外循环的枢纽,拥有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高水平开放平台,用好这些平台就能在“双向城镇化”上有所作为,全省、全国内外大循环中发挥应有作用。
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是关系现代化全局的大战略,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也是青岛破解发展中面临问题、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顺应城镇化潮流趋势,借助全省城镇化合力,完成好被赋予的责任,青岛城镇化就能增强内生力,提升质量效益,为城市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作者|观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