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财经报道 > 经济数据 >

青岛经济“半年报”: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8日

青岛经济“半年报”:夯实“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持续显现;新开工项目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四新”经济投资拉动全市投资增长效果显著

3.7%,这是今年上半年青岛经济的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和0.1个百分点。

这份“成绩单”可圈可点。它表明,经受了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散发疫情超预期冲击,青岛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防控”与“发展”中寻找动态平衡,以主动担当作为,在层层压实防疫责任的同时,实现了社会生产生活迅速回归正轨。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呈平稳回升态势,表现出较强韧性。”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在解读上半年青岛经济运行特点时如是说。“但也要看到,当前内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挑战。”她同时这样提醒。

在此前一天,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暨区(市)党委“书记擂台”,分析研究了上半年经济形势,为做好下半年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干劲不松,持之以恒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千方百计争取实现预期目标。而在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今年全市生产总值设定的预期目标是:增长6%以上。

纵然短期内一些指标出现了“形”的波动,但从大局看,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高质量发展的“势”更没有变。站在半年的节点,盘点经济运行中的诸多亮点,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向上奋进、向既定目标冲刺的勇气和底气。

稳住发展节奏

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4、5月份一些主要指标下行明显,在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超常规举措后,6月份势头迅速扭转,上半年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韧性强”是青岛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最好注解。

放眼全国,受多地散发疫情和基数抬升的影响,24个“GDP万亿城市”上半年经济表现与当地疫情情况呈强相关性。青岛顶住各种压力,稳住发展节奏,上半年GDP实际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与经济规模相近的其他城市相比,青岛上半年GDP总量紧跟宁波,坐稳全国第13位;高于郑州330.35亿元,巩固了“北方第三城”的位置;继续拉大与无锡、长沙的距离,分别高于两市355.6亿元、359.06亿元,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着眼自身,上半年,在全市两百万户市场主体的坚韧前行中,青岛整体经济运行寻到了上扬的力量。

上半年,市统计局对全市100多家重点企业持续开展问卷调查,重点了解企业家对订单、产能、资金、成本、用工以及预期等生产运营要素的感受。调查结果显示,65%的企业认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有50.4%的企业反映运营成本较去年同期增长10%以上,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受成本和市场两头挤压,生产经营面临较多困难。

应时而动。从最高决策层到地方管理层都反复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随之而来的是,国家、省、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调查显示,5月份,青岛企业家对减税降费和对扶持政策等方面感受明显提升,政策对稳定企业正常运营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6月份,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趋于好转。

政策红利的加速释放,直接反映在一项项重要经济指标的V型反弹中——

看供给侧。6月份,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衔接有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全市规上工业连续两个月回升。上半年,青岛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较1-5月份提升2.2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稳定。上半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8%。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51.5%和49.6%。集成电路设计、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机械设备经营租赁等行业发展势头较好,营业收入分别增长77.8%、58.7%和31.8%。

看需求侧。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6.5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国、全省1.7和1.3个百分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实现同步增长。6月份以来,全市启动“亿惠青岛嗨享生活”系列促消费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拉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快速回暖。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1.2%和51.0%,增速比5月份大幅提升46.8和48.9个百分点。在免国有景区门票政策刺激下,6月当月限上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41.5%和10.6%,增速较5月份分别大幅回升57个和16.6个百分点。

高质量“托底”

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但这些因素归根结底属于外因,不起决定性作用。应对风险挑战,只有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变局中赢得主动。

在上半年经济数据中,有三组数据值得关注:

上半年,青岛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1%,比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0.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20.7%和27.3%。

上半年,全市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8%。其中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信息服务分别增长181.9%和102%,均实现翻倍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347.9亿元,同比增长20.1%。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21.4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分别增长181.8%、34.9%和32.7%。

数据中蕴藏着三个重要信息:新动能增长引擎作用持续显现、数字赋能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不断增强。这是短期的外部冲击过后,经济迅速回归增长趋势的根本动力、潜力,体现出经济发展中的高质量,是青岛经济抗风险、抵御不确定性的真正“底牌”。

有效投资“蓄能”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既有利于形成实物工作量,实现经济循环产需衔接、畅通运转,也可以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青岛上半年经济数据中,也体现出这种用抓投资、抓项目为产业发展的后劲蓄能的魄力和气势。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其中,6月当月投资同比增长11.8%。

项目推进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开工项目数量1460个,对全市投资增长形成强力支撑。其中,产业类新开工项目1390个,占全市新开工项目比重达到95.2%。新开工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8.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4.1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效果显著。2022年作为全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开局之年,上半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8个百分点。

“四新”经济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全市“四新”经济在建项目3070个,同比增加250个,投资同比增长19.6%,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13.1%。占全市投资比重57.1%,比去年同期提升7.2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有力

经济发展的“速度”,最终都要落在民生保障的“温度”上。而居民收支稳定增长、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也为消费复苏提供了内在动力。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青岛市出台强化就业优先、鼓励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新政,积极纾解稳就业压力,为消费恢复提供了基本保障。截至6月末,全市稳定就业岗位5.82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3.0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8万人,均居全省首位。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0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51.5%。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逐步恢复至同期水平。上半年服务业吸纳就业12.48万人,同比增长0.8%,占就业总量的69.2%。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5.0%、14.5%。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19元,同比名义增长4.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37元,同比增长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5元,同比增长4.7%。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3.8%、3.5%、2.8%、8.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3。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际输入性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涨幅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但总体保持温和上涨。”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综合处处长、新闻发言人周巍在解读上半年价格形势时表示,上半年,青岛市CPI同比上涨1.7%,与近三年同期相比,涨幅高于2021年的1.2%,但低于2020年的3.9%和2019年的2.4%。与全国全省相比,上半年青岛市CPI与全国持平,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整体走势与全国全省保持一致。“下阶段,进入汛期后,鲜活商品的供应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可能会持续,但是我市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总体是充裕的,市场保供稳价的力度也在加大,价格有望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今年经济已经跨过“半程”,上半年数据证明,青岛经济“稳”的基础在夯实、“增”的势头在延续、“进”的后劲在增强。下半年,要实现全年既定目标任务,全市上下还需展现更强劲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用一项项细化落实的具体举措,把发展的油门踩下去,让发展速度再提升。

专家观点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教授、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刘文俭:

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力“五个突出”

青岛市经济体量大、同比基数高,又遭遇了疫情的正面冲击,上半年能够保持GDP增速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着眼未来,城市要实现整体上的高质量发展,要在“五个突出”上发力。

突出新兴产业。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显示、新家电、新装备等方向发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突出融合发展。推进两业融合发展,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与乡的共生、协同、开放、共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

突出智慧发展。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在各领域中的示范应用,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云脑”预测、预警和战略管理支撑能力,推动对城乡运行管理、政务服务的赋能跃升。

突出“专精特新”。鼓励、引导、培育中小企业走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优势的发展道路,成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支撑。同时以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为重点,建立从专精特新到瞪羚、独角兽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突出绿色发展。贯彻好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供给侧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发挥农业生态供给与绿色发展功能,抓好工业重点领域的循环发展与再制造,加大绿色能源供给与生态服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青岛经济呈现回升向好发展态势

上半年GDP7070.35亿元 同比增长3.7%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7月2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青岛市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为7070.3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伟表示,上半年,全市上下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密集出台系列稳增长超常规举措,全市经济加快恢复,呈现回升向好发展态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3.62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431.58亿元,同比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415.15亿元,同比增长4.9%。

农业经济总体稳定,经济作物产量保持增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89.8万吨,同比增长1.5%;主要畜禽肉蛋奶产量达49.91万吨。

工业增长稳中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6月份当月增速达到14.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1%,比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

服务业延续稳定恢复,批发业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占GDP比重6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3.0%,为今年以来最高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制造业投资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比1-5月份提升3.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8.1%,比一季度提升17.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1%,占全市投资比重23.7%。

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大宗消费快速回暖。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6.5亿元,同比增长1.0%。随着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1.2%和51.0%。

外贸保持增长态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4100.6亿元,同比增长2.7%。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4.2%,占外贸总值的67.8%,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04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51.5%。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一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缩小。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19元,同比名义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81,比上年同期缩小0.0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 (2022-07-28 09:02:30)
    青岛经济“半年报”:夯实“稳”的基础 积... [详细]

主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承办: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鲁ICP备19061273号Copyright © 青岛市民营中小企业家互助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法律顾问: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山东中威永丰企业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