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 题:在新赛道全速跑,上海开年这么干
新华社记者姚玉洁、龚雯、周蕊
能早则早、能快则快!新春伊始,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上海步伐全力加速。从中芯国际千亿元投资规模的12英寸晶圆生产线,到上汽智己智能网联汽车,再到虚拟偶像“生活体验官”,上海正全力加速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步伐。在GDP迈过4万亿元大关之后,“新赛道”和“智造力”正为上海积聚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
赶前抓早,虎虎生风
春节前夕,上海设立了数十亿元规模的“国产汽车芯片专项基金”,突破卡脖子技术,缩短开发周期,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上海智慧”;汇聚了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上海市徐汇区,提出“探索成立元宇宙创新联盟”……
马不停蹄的还有仅用22个月实现“从零到一”、刷新“上海智造”速度的智己汽车。今年以来,首批智己L7 Beta体验版在全国多地的大街小巷巡游,预计2月底智己L7试驾车陆续到店,3月初将全面开启实车试驾。
去年底,智己汽车首款车型L7首批200台Beta体验版,在上汽集团临港智能工厂正式下线交付。(受访者供图)
这些项目是上海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缩影。今年的上海两会,“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春节后首个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谁能占据经济数字化新赛道,谁就能更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成为这座经济中心城市的共识。
“智造力”就是“生产力”
刚刚过去的跨年营销中,一个穿着黑衣红裙白靴的身影让人眼前一亮,她是虚拟偶像Gina,也是百联股份“美好生活体验官”,通过探店Vlog在抖音、小红书、微信、微博等头部社交平台正式与消费者见面“带货”。春节期间,Gina还与冰雪运动“擦出火花”,点燃冬奥带来的冰雪消费。
专注“新赛道”和“终端带动”,终端产品正在带来全新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乳品单体工厂,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每天出品的牛奶可供数百万居民饮用,但工厂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工人,只能看到许多机器控制的阀门和管道。通过这一智能工厂内的“智慧大脑中央控制室”,数字化操作人员仅通过中央控制室就能对牛奶“了如指掌”,工厂里5000个传感器、1万多个自动控制阀互联互通,保障工厂自动化运行。
光明乳业华东中心工厂内,通过“智慧大脑中央控制室”,数字化操作人员仅通过中央控制室就能对牛奶“了如指掌”。(受访者供图)
据统计,2021年上海部分重点产业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5%,综合能耗最多降低54%。
这种“智造力”正在向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输出、下沉。上海宾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提供智能物流、柔性制造方案的“工厂大脑”。公司董事长龚超慧说:“我们正在和奉贤区东方美谷的美妆企业合作,帮助它们从接单管理、需求预测、订单排期、物料最优分配、生产实时追踪到数据回溯形成数字化闭环。中国有完善的供应链和工业体系,给中小企业的‘智造力’提升带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迈过4万亿,积聚新势能
强化新赛道布局,强化终端带动,上海为何反复对此划重点?
“这是上海在GDP迈过4万亿元大关、站上发展新台阶之后,对发展动能、发展质量深度思考后的战略部署。”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说,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上海发力新赛道,将有力带动经济引擎增长。
2021年上海建成2家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5家市级标杆性智能工厂、40家市级智能工厂。其中,被业界视为衡量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机器人密度,上海重点产业达到383台/万名工人,部分企业如海立、新时达高达近1000台/万名工人,远超全国246台/万名工人的平均水平。2022年,上海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发布机器人密度的城市。
“智造已刻进了上海发展的基因。”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智能制造推进处处长韩大东说,随着上海以智能工厂建设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土地不再是强黏性,加上专业人才、先进技术、金融生态的优势,上海正在积聚新一轮数字驱动的“智造力”。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说,要紧抓新赛道、新动能,持续招引布局和培育做强一批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既要着眼当前,聚焦“发热”和压舱石产业,又要立足长远,聚焦“发光”和引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