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英雄气,千载尚凛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山东抗日根据地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华北抗战的重要根据地之一,为坚持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回顾抗日战争的重要节点,讲述抗战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和重大战役,宣传山东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程、英勇壮举和历史经验。
□ 本报记者 卢 昱
本报通讯员 任纪通
深藏在淄博市博山区南部山区的博山镇,日前正在准备一台反映“军民融合一家亲”的文艺汇演。
军民同根并蒂香。博山镇夏庄村在抗日战争中有500多名村民参加战斗,牺牲40人。1942年,在夏庄桃花岭,一个排的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面前战斗至最后一人,史称桃花岭战斗。1944年8月1日,八路军山东纵队某部曾在夏庄建立烈士祠。博山镇像这样的烈士祠一共有5处。
“在夏庄埋葬的30多名烈士,多是胶东、淄博人,大部分是学生兵,他们有文化,作战勇敢,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主力。但让人惋惜的是,当年他们在这里牺牲时没有留下名字,我们也一直没有查到他们的身份。”夏庄村党支部书记石志国说。
“去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和博山镇党委、政府一同为烈士寻找亲人。”淄博市派驻博山镇的乡村振兴服务队博山3队队长张文说。他们联合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的《鲁中晨报》开展“为烈士寻找回家路”系列活动。经多方努力,先后找到10位烈士后人。在寻得后人的烈士中,有一名陕西籍老红军——薛云亭。1939年6月19日凌晨,时任中共淄博特委军事部部长的薛云亭,为掩护群众转移,与敌人激战。安丘籍战士王清江意欲掩护薛云亭,但两人均被子弹击中。牺牲时,薛云亭32岁,王清江也只有20多岁。
“王清江是为了救我爷爷牺牲的。我跟王清江的后代说,今后我们就是亲人了!”家在陕西渭南的薛云亭侄孙薛永刚激动地说。
烈士寻亲活动推动着博山镇红色往事广为传扬,分布在辖区内的刘家台博山县委旧址、五福峪抗日救国军第六军旧址、夏庄烈士林、上瓦泉八路军兵工厂等,吸引了不少慕名瞻仰的游客。
“这里的山川河流曾染过英雄的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为烈士寻根,绝不放弃。”博山镇党委书记孙雪红说。
“他们让烈士的英雄形象又鲜活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向他们致敬!”薛永刚的话,道出了烈士后代的感激之情。
寻根活动也碰撞出不少机遇。南方域烈士的家乡张店区圣隆社区与夏庄村走到一起,达成结对帮扶协议。圣隆社区为夏庄村35户困难群众送来了食用油、大米等慰问物资和慰问金,下一步圣隆社区将加大对夏庄村农副产品的采购,提高当地村民收入,助力夏庄村的乡村振兴。
博山镇党委政府和服务队在烈士事迹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在鲁中山区吹响脱贫攻坚的号角。服务队利用市财政250万元扶持资金,为帮扶村新上百亩榛子示范园项目、五福峪民宿升级改造和山顶古寨修复等项目,目前均已开工建设,年底就能带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