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4
分享到:
下一篇
青岛中德生态园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王莉1月5日14:30做客民生在线
2022-01-04
青岛实施农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品质农贸市场体系——
农贸市场升级:变身社区“邻里中心”
在人们的习惯印象中,农贸市场总是和“脏乱差”相关联。然而现在走进位于崂山区同安路上的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却像走进现代超市。“地面干净整洁、菜品区隔规范,有空调可停车,还引入大数据,设有蔬菜检测室,让人舒心又放心。”每天,市民周世安都来这个市场采购以开启崭新的一天。改造后的市场不仅优化了购物环境,还植入了数字化“大脑”,令前来买菜的市民和市场经营业户赞不绝口。
作为我市去年首家完成升级改造的智慧农贸市场,这家已“服役”11年的老市场“焕发容光”:经营面积扩大到7000多平方米,除了果蔬生鲜、熟食等常规摊位,还增设了餐饮、超市、药店、修鞋洗衣、服装百货等多种业态,打造了餐饮“明厨亮灶”示范一条街,实施了智慧农贸工程。如今这里更像是社区商业中心,客流相比以前也有了大幅提升,“我们要打造成社区的‘邻里中心’,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更多便利。”市场负责人张景安认为,这也是未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一个方向。
实现华丽转身的农贸市场还不止这一家。农贸市场事关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又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去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转变思路、创新举措,将农贸市场工作重心由管理服务转移到硬件建设,实施农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重点对13处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一批“颜值与智慧”并存的农贸市场成了展示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从1958年在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上首次出现“城市更新”的概念开始,人们对于“更好的城市”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
农贸市场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是城市更新不可或缺的主题。日前,《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实施,填补我市长期缺少农贸市场专项规划的空白,入列城市建设规划体系中。《规划》针对我市不同区域建设情况与农贸市场发展特点,将全市划分为“存量更新区”“增补完善区”“城市拓展区”三个圈层,通过保留、改造、更新、新建、预留等方式,逐步优化完善农贸市场布局,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城市目标定位相匹配的高品质农贸市场体系。
镜头一:数字化赋能,传统市场转身智慧菜场
作为市北区最早的星级农贸市场,鞍山二路农贸市场曾让附近居民享受“买菜就像逛超市”的超前体验,去年又再次经历迭代升级,摇身变成每日优鲜旗下优鲜菜场全国首家旗舰店,数字化赋能传统农贸市场转型升级,让其成为全国首家智慧菜场。
鞍山二路农贸市场变身优鲜菜场,智慧化水平提高。
上午9时左右,市场内人来人往,干净明亮的环境,划分清晰的功能区,车位清晰的停车场,因为有了良好的通风系统,即使走在海鲜区也闻不到异味。早在6年前,这处菜场就在“超市化农贸市场”理念引导下实施升级改造,成为当时市北区唯一一个拥有停车场的农贸市场。如今这里处处透着智能化,每个摊位前都配备了智能电子秤,采用智能一码通,销售数据等可实时传回后台“智慧大脑”中。
“变化太大了,环境越来越好,各种设施设备更加智能,客流也明显增多了。”今年52岁的王女士是在这里工作了20多年的老业户,和丈夫经营着一处蔬菜水果摊,见证了这处菜场从露天大棚向智慧农贸的迭代转变。王女士坦言,多年来的经验让她对顾客的喜好和蔬菜瓜果的销售情况基本做到了心里有数,但难免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智慧市场则打消了她进货的后顾之忧。“现在每天晚上收摊后,我都要去市场的‘智慧大脑’里看看,好计划第二天的进货量和受青睐的菜品水果,有的放矢买卖才更好。”
王女士所提到的“智慧大脑”,就是优鲜菜场的“数据驾驶舱”,在这里,硕大的屏幕上数据实时变动,进场客流、交易额、订单品类、停留时间、品控检测等数据信息清晰可见。“依托智能物联设备打造的大数据平台,通过给商户安装的新一代智能电子秤和智能一码通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后,可以直观地向商户展示畅销品类,可供商户进行采购参考。”青岛城运现代物流集团市场开发分公司鞍山二路市场党支部副书记彭静告诉记者,优鲜菜场还打造了“虚拟云超”,可为用户提供线上下单、线下自提的一站式便捷购物体验。
以先进的数字手段对传统菜场进行改造升级是大势所趋,鞍山二路农贸市场打造了国有农贸市场升级转型的典范。“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深耕农贸市场已20多年,在做大做强现代农贸市场上,有经验有资源有平台,凭借星级农贸市场优势,借助每日优鲜全方位的合作力量,以鞍山二路智慧菜场为样板,推动兴山路农贸市场、大连路农贸市场和康定路农贸市场进行智慧化、标准化升级,打造数字化农贸市场。”青岛城运现代物流集团副总经理、市场开发分公司党委书记王虎国对于未来农贸市场的发展有着诸多谋划,发挥国企力量和优势,利用青岛城运集团场站等资源优势新建市场,填补空白、覆盖盲区,同时计划打造一个集全市农贸市场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引导提高农贸市场发展水平,不断推动其转型升级,让更多家庭买得省心,吃得放心。
镜头二:停车环境优化,批发市场零售量大增
隆冬时节的凌晨3点,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周边灯火通明、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当绝大多数市民还在熟睡时,批发市场里的商户们已经开始为市民的“菜篮子”忙碌了。
抚顺路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后环境整洁干净。
一切都在天不亮的时候进行。大约凌晨5点过后,批发交易高峰时段的繁忙渐渐“熄火”,而零售交易开始了新的忙碌。进入早高峰时段,周边交通常常陷入胶着状态。“以前这里不穿水鞋根本进不来人,气味也难闻,现在环境可好了,老百姓愿意来了,我们干得也更起劲。”对于在市场卖了近30年海鲜的老业户郭春香来说,已经习惯了一天忙活十几个小时的辛苦,说起海鲜牲肉厅的大变样难掩欣喜之情。
地面全部铺设新地砖,摊位前安装地漏,地下排水道经过抬高处理,原本脏乱差、湿答答的环境已不见踪影;每个摊位上方都配了电子显示屏,公布当日货价和经营许可证、进货信息等;市场外,原本乱停乱放的小货车规整地停在了泊车位上……地下一层改造后重新开张的市场发生着肉眼可见的显著变化,购物环境改善、停车更加方便、商品质优价廉,许久不露面的老顾客也从四面八方大老远赶过来。
“改造以后,客流量增长了两三成,单说海鲜牲肉的交易量就翻番了,这些主要来自于零售,说明环境改善了,老百姓愿意进来了。”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地下一层交易厅经理孙圣起表示,自2018年以来,市场陆续对各层进行改造,去年又投入近2000万元对海鲜牲肉厅进行升级,从基础设施到通风、消防设施再到柜台、灯光设计等全新打造布局,向着商超看齐,让市民购物更舒适便利。
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便利。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抚顺路批发市场,是青岛市区唯一一处大型蔬菜副食品综合批发市场,兼具批发和零售功能,如今日均客流量2万余人次。当年在规划建设时,这里还是人口稀疏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飞速发展,原来的城乡接合部逐渐变成市中心,商户经营、大型车辆装卸货物,无论是对周边交通还是居民生活都带来了一些影响。
不过,批发市场通过自身调整力图改善交通,大开便利之门。2018年投资2500多万元,在市场楼顶建起了停车场,让周边车辆全部“上楼”,把乱停乱放的道路释放出来,通过规范整治,如今停车位达到700多个,除了能满足批发市场业户和进货车辆使用外,还能为顾客和周边居民提供停车服务,也改善了周边交通拥堵现状。
镜头三:引入连锁品牌,打造滨海特色农贸市场
“大姨,又来了,今天买点什么菜?”“这菜天天吃,真不知该吃点什么了,你给看着挑几样吧。”在浮山所农贸市场北区内,像这样的日常“拉呱”几乎随处可闻,这里不再是小小的菜场,而是充满烟火气的社交圈。经过近半年的改造升级后,北区正式营业不过月余,蔬菜摊主刘金秀就有了自己的熟客。“环境整洁舒适,有了中央空调不用挨冻,档次提高了,蔬菜新鲜还便宜,以后买菜就上这里来。”家住浮山所周边,有着50多年买菜经验的于女士,平时都是闻“价”而动,哪里的菜价便宜就去哪里买,市场改造后便开始频频光顾。
浮山所农贸市场改造后,人来人往。
市场此次全面改造提升的不仅是购物环境,还从经营思路上出新。“为了让市民吃到便宜新鲜的蔬菜,市场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与种植户或者农村合作社合作直接进市场销售,实现产地直供,没有了中间商的环节,菜价比以前至少降低了15%。”市场负责人齐鲁告诉记者,就拿大白菜来说,其他市场要卖1.5-1.8元/斤,这里同品质的不到一块钱一斤。
给得了新鲜食材,容得下人间温暖。这是浮山所农贸市场给予自己的最新定位,致力于打造“市民优选的星级综合生活市场”,经营业态除了传统生鲜水果、粮油熟食等,还引进了便民服务、五金百货、生活用品等,这里不仅有稻香村、生活林等百年老字号,也有路客时代俄罗斯跨境电商、小二香酥鸡、八珍王等网红品牌和全国连锁品牌。农贸市场不再只是简单的交易场景,而是消费升级的生活方式场景。
设置公益理发便民摊位,为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搭建商户之家,为商户提供做饭和休息的场所……相较于传统的农贸市场,这里多了几分温馨和时尚。
作为市南区最大的一处室内农贸市场,有着600多年浮山所集的文化沉淀,浮山所农贸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华丽蜕变。已经闭店等待改造的南区也有最新规划,“我们将其定位为‘城市名片’,凭借旅游前沿的地理优势和滨海城市特色,将打造一站式星级海鲜餐饮网红市场,提供海鲜销售、加工一体化服务,让它成为游客来青岛旅游的打卡地。”齐鲁表示,市场南区计划今年7月份完成升级改造。
特色化,代表着城市农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要结合本土文化,融入当地特色,根据消费群体打造别具一格的农贸市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近年来,通过新建改造和星级农贸市场创建,我市农贸市场整体面貌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农贸市场的迭代更新,隐隐暗合了城市向上、升级发展的印记。市市场监管局农贸市场处处长王晏林表示,去年以来,全市开展了农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将农贸市场工作重心由管理服务转移到硬件建设,13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纳入2021年度市办实事,在场地环境、划行归市、设施设备配置3个大项80个小项中规定了市场升级改造标准,打造了像欢乐大家庭农贸市场、浮山所农贸市场等升级改造的样板,未来将充分发挥它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治提升,推动市场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发展,建设高品质农贸市场。
记者手记
菜市场“新名词”之变
农贸市场不仅是承载了一代代人日常生活的市井喧嚣之地,同时也是一个地区变迁的记录器。
城市触角延伸到哪里,会有相应的配套市场应运而生。
在城市不断更新中,一代代菜市场面临一轮又一轮淘汰、重组、升级更新。菜市场的名词,变成农贸市场,变成生鲜门店,变成云仓库。在更新进程中,有些市场重新焕发生机,有些反而丧失温度,生意萧条。在这两极化的市场评价中,我们应该“保留”什么,“创造”什么,是值得共同探讨和思考的。
《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21-2035年)》对于农贸市场建设布局给出了答案。以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为核心,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按照“四化一高”农贸市场建设标准,科学引导青岛农贸市场高标准建设及现有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广农贸市场与时尚商业、文体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居民多元生活需求。
还应传承滨海文化,推广青岛滨海旅游与农贸市场相结合的时尚消费模式,高标准建设农贸市场海鲜水产专区;充分结合现有渔业码头及游艇码头规划,融合海鲜市场、海鲜美食体验、滨海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打造青岛市特色海鲜专业市场、滨海渔人码头海鲜市场,形成青岛旅游新型网红打卡地。
要逐步构建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以中心农贸市场、社区农贸市场两级市场为主体,小型生鲜超市、智慧微菜场、大型商超、农贸集市、网订店取、生鲜直送等为补充的现代农贸市场体系,有序推动农贸市场建设,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
新闻链接
“专项规划”优化农贸市场布局
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印发的《青岛市农贸市场专项规划(2021-2035年)》,针对青岛市不同区域建设情况与农贸市场发展特点,将青岛市划分“存量更新区”“增补完善区”“城市拓展区”三个圈层,通过保留、改造、更新、新建等方式,逐步优化完善青岛市农贸市场布局。
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南部等老城区范围被划入第一圈层存量更新区,规划重点则是要结合旧城更新补充完善农贸市场,立体化改造利用旧厂房仓库、公交场站、已建社区底商空间增补农贸市场;加强现有老旧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智慧化改造;推广智慧微菜场和小而精的生鲜超市等新型农贸市场,鼓励开通购菜公交专线。
不同圈层有不同的策略,老城区结合城市更新重点实施批发市场疏解转型、现有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存量空间立体化改造补充农贸市场服务;新城区结合城市规划功能布局科学统筹农贸市场选址,高标准建设农贸市场。对照《规划》确立的目标,近期我市将按照“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高品质”要求,实现市区现有农贸市场改造全覆盖,完善补充现存服务盲区,解决居民突出需求,实现社区农贸市场800米社区覆盖率不低于70%的目标。(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吴帅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