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新兴产业,青岛又有大动作!
4月6日,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揭牌,标志着两个产业园正式迈入实施阶段。
揭牌仪式上,中科院青能所合成生物产业技术研究平台、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朗森精密仪器智能制造、木牛毫米波雷达制造等12个项目集中签约。当天还举行了国药科技城项目启动仪式。项目总投资60亿元,将加速导入国药集团产业链优质企业,为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力量。
规划建设首批15个专业园区,是青岛振兴实体经济、加力提速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战略之一。随着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的“入列”,青岛挂牌运营的专业园区达到6个,必将加速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新名片。与此同时,青岛面向未来的产业格局正日渐清晰,加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正在挺起这座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脊梁。
01
新兴产业“青岛打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聚焦十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青岛在全市规划建设首批15个专业园区,每个园区聚焦1个主导产业,创新建立1个工作专班、1个发展规划、1套综合政策、1支专业招商队伍、1支产业基金,“5个1”工作机制,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效果图
在此之前,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相继揭牌:
2022年9月22日,在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揭牌,成为青岛市首个挂牌的新兴产业园区。园区位于崂山区,总面积约2000亩,计划总投资约160亿元。这是青岛抢抓元宇宙风口,为产业发展搭建的一个新赛道,将成为推动虚拟现实创新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数字经济强势崛起的新高地。
同年11月26日,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在西海岸新区揭牌。园区总面积14304亩,围绕新型显示上下游细分领域,规划模组面板区、材料设备区和终端应用区的空间发展布局,力争利用3-5年时间,实现园区产值800亿元,带动产业链产值1000亿元。
11月26日当天,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同步在西海岸新区揭牌。园区规划面积1.05万余亩,以“打造中国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高地”为目标,力争到2025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集成电路相关从业人员突破1.2万人。
今年2月23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在崂山区揭牌。园区总占地面积2918亩,规划了“一谷两翼”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瞄准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目标,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区。
俯瞰青岛高新区
刚刚揭牌的两大产业园区均位于青岛高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总占地4630亩,分为医药器械片区和康复医疗片区。产业园聚焦“2+2+1”细分领域,即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领域的生物创新药和罕见病药物,医疗器械领域的体外诊断和先进治疗设备以及康复医疗。
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总占地2903.5亩,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两片区。产业园聚焦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大重点领域,优化形成“链式整合、园区支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青岛样本”。
随着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的同步启动,市级专业园区建设按下“加速键”,青岛新兴产业发展也将步入“快车道”。
02
生物医药集聚成势
生物医药产业是山东省“十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推动生物医药等领域“揭榜挂帅”,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青岛被赋予“强龙头”使命,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作为重点布局发展的24条产业链之一,全方位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实践中,青岛以项目为抓手,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通过揭榜制和竞争择优方式,筛选出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前景好的科技项目争取市级专项支持,助力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优势产业技术升级。
在日前公示的青岛市2023年度拟支持的生物医药产业支持项目名单中,全市共计53个项目入选。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44个,“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研发费用项目6个,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项目3个。
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青岛各区市也纷纷打出“组合拳”:西海岸新区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制订并实施了倍增计划;崂山区制定出台了促进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施细则,通过固定资产投资资助等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市北区打造了青岛生物科技创新园,集聚产业链优质企业,建成了国际生物科技创新生态平台……
作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所在地,青岛高新区累计引进阿斯利康、国药集团华东基地等研发产业化项目150多个,已建、在建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研发中心)10个,集聚了青岛市医疗医药产业1/3的市场主体,贡献了青岛市医疗医药产业1/4的营业收入。
3月25日,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将建设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国内生产供应基地,总投资约4.5亿美元。启用后,预计可生产约3600万支/年,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用药保障。
在医疗器械领域,总投资50亿元的威高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落户青岛高新区,从产业引进育成到数字低碳能源再到发展基金支持,“产、研、基金”贯穿整个青岛高新区医疗医药产业链。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运营后,必将激发产业集聚效应。根据规划,到2028年,产业园营收规模突破400亿元,四上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上市企业达到8家以上。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建成集研发、检验、临床、生产、物流等为一体的产业特色集群,构建龙头带动、技术转化、资智赋能等多环节、多层次的产业生态圈。
园区配套政策加紧跟进。据悉,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高新区管委起草制定了《支持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加快青岛市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复医疗等企业向园区集聚,为支持产业园发展提供政策赋能。
03
精密仪器龙头牵引
目前,我国正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断加快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企业也不断加大技术改造升级、节能环保、设备更新和关键装备国产化等投入,仪器仪表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当前,青岛市按照“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要求,正全面部署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着力培育打造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全面塑造“青岛制造”新优势,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对制造业发展有何作用?“我们常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那高质量产品如何完成?这需要对制造全过程进行严格精密测量,并依据测量数据不断改进和完善工艺,包括材料加工工艺、零件加工工艺和装配工艺。谁的测量数据更精准、更全面,谁的产品质量就更胜一筹。”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执行院长隋占疆说。
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是制造实现突破的基础支撑和核心关键。
目前,青岛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已初具规模,集聚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全球最大的三坐标测量仪器制造商海克斯康,国内单相电能表产量最高的生产企业鼎信通讯,微电机检测系统连续5年国内排名第一的艾普智能,山东省内唯一参研国防军工机载、弹载、车载多个武器型号传感器企业智腾微电子……
作为青岛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主企业,海克斯康在精密计量领域拥有200多年的丰富经验,拥有全球测量精度最高、测量范围最大和产品线最广的计量产品和方案,在工业传感器领域和工业软件领域拥有14项全球首创产品,8项“世界之最”测量技术。
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
目前,海克斯康已构成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核心技术组合,在航空航天、电子、轨道交通、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被广泛使用。其中,在中国超级海上风机项目中,海克斯康的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以亚微米的精度实现超大齿轮的超高精度检测任务。“打个比方,就是在直径3公里的平整地面上检测一个沙粒高度的凸起。”隋占疆说。
同样瞄准计量科技领域,汉泰智能专注于通用测试测量领域仪器的研发生产,先后推出了手持频谱分析仪、数字示波器、任意信号发生器、程控电源、汽车诊断仪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设备。其生产的示波器突破壁垒,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的建设,搭建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的平台,加强产业链合作和交流,不断强链、补链和延链。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到2028年,产业园营收规模突破300亿元,四上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0家以上,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上市企业达到8家以上。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打造一批供应链稳定、要素链完备、创新链活跃、“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塑造“青岛制造”新优势。
新兴产业格局尚未固化、要素频繁流动,正是抢占产业链“生态位”的黄金期,也是优质项目资源竞争的关键期。青岛抢跑新赛道,提前布局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依托园区的平台效应,发挥好“链长制”和“链主”企业作用,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形成项目接续态势,必将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作者 |王涛